第368章 回礼(1 / 2)

这个时代的闺女,嫁了人就是大人了。在婆家要做在人前,吃在人后。各种规矩束缚加身。

所以马氏她们才会对何小西胖了还是瘦了那么关心。

喝着粥,大嫂剥了一个白水煮蛋递到何小西手里:“吃个鸡蛋补补。”说得好像她在陆家受了多大苦一样。

何小西有点哭笑不得。“我在他们家挺好的。”

“嗯,姑奶在他们家过得挺好的。”小驹赶紧出来给何小西作证。

何大姑和何二叔也说陆家老宅的人几辈子都仁厚,不会错。

脚上的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大家看何小西不像是受了委屈的样子,就放下了这个话题。

接过何小西回门,何二叔和表哥还有何大姑他们就要回去了。

“有空去沪城玩,”何二叔和表哥邀请大家。

何二婶她们也开口邀请。

因为口音的问题,语言不通,何小西跟她们二位交谈的并不多。

北方人听南方人说话,跟听火星语差不多。

虽然交谈不多,但是感情是真的。从他们给何家兄妹带回来的礼物里就能看出来。

大罐的肉松和奶粉,看得出来没少花钱。

何小西找到她二叔和表哥,跟他们说起城市精简人员的问题。

虽然精简人员还要等四五年的时间,但是提前准备可以有备无患。

他们这样在城里经营多年的人,已经在当地娶妻生子安家落户了。再让他们换个地方重新开始。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

所以能躲过精简总是件益事。

“消息应该可靠,但是咱们自己知道就好了,别出去乱传,最近几年就会执行,所以你们要早做打算。”

对于何小西说的消息,两个人都十分吃惊。但是想到越来越多涌向城市的人员,又觉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两个人都没有追问消息的来源,但也没有怀疑。水洞村也是藏龙卧虎之地。从水洞村走出去的能人不少。

遍布各地,各行各业。或许就是哪个同乡回来透露的。

“你们要是不想回来,回去就要早做准备,要是想回来也没问题,咱们一家子骨肉至亲,有我们的就有你们的。”何小西说。

她并不是说的虚言,只为好听。这辈子,肯定不会让二叔他们再去投奔大姑家,麻烦亲戚不说,还要寄人篱下。

也就是何大姑家的表嫂是大度的人,对二叔这个舅爷不错。就算那样,也没有总靠着亲戚接济的道理。前世何二叔家的日子过得十分窘迫。

“没有人接收的人,自己有固定工作和住所的,应该都不会被遣返。”何小西着前世她听来的消息。

前世她听说过一例。那人是孤儿,只有一个姑姑。但是姑姑家生活贫困,拒绝接收他。他反而因祸得福。

也就是说,如果前世何大姑不是出于疼爱弟弟,接收何二叔的话,他也属于无人接收的范畴。

两人听了何小西的话,都看向她。“你的意思是”

何小西点点头,没错,就是你们想的那个意思。咱们的联系,包括你们跟大姑家的联系,都要转入隐蔽状态了。

“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等到了跟前,精简人员的工作跟挤牙膏一样,只能一点点往外挤。

走谁留谁也是有条条杠杠的。只不过,条条杠杠里的也是谁先扛不住谁走。最后扛住的就留下来。”

何二叔和表哥哪里听过这样的话。两个人:039039

不过,他们也必须承认何小西说的有道理。

这话也不是何小西的原创。也是一个老漏网之鱼说的话。

那时候何小西已经出于半退休状态,天天在公园里跟一帮子老头老太太一起听戏。

一个老头吹嘘他年轻时候的“英雄事迹”说起的。

那老头姓董,是解放前从豫省去的海城谋生。就是属于要被精简的那一拨。

董老头带着老婆和三个孩子,被街道的人天天撵得到处躲藏。他人精明又有人脉,四处跟街道的人躲猫猫。

期间借了朋友家的一间小破屋住。五口人住到半夜,一声巨响,原来是朽掉的房梁掉下来了。

“哎呦,多亏着床前放着一辆自行车啊,不然一家子就交代了。”董老头不止一次说起这件事。

即是心有余悸,又有些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他认识的跟他同期来海城谋生的同乡,都没扛住回去撸牛尾巴了,就剩他一个没走。

那一年他孙女考大学。董老头:“我儿子说了,孙女都享得我的福,就她的成绩,在老家够呛能考上现在这个学校。”

豫省的考生基数太大,所以豫省的娃是全国考生里有名的命苦。

马氏把何小西喊到一边去,问她:“你把陆友强家闺女弄咱们家来,我敢使唤吗”县官不如现管,马氏怕陆友强跟他们秋后算账呢。

“现在新社会了,皇帝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