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 / 6)

七零小锦鲤 满塘金鱼 13179 字 2023-12-22

到修路的事”魏继礼也觉得奇怪,“你现在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别的合作社都没有你做得好,我看好多都只能在本地销售,你能销往省城,光凭这一点,就已经脱颖而出。”

“慢慢来吧。”

就这么说着话,就到了吃饭时间。

孙氏手艺不错,她去李春花家换了一只母鸡,一半用来炖汤,里面放了不少野生菌,另一半剁了凉拌,放了新鲜花椒,味道一绝。

爆炒菌子,凉拌菌子,清蒸菌子顾瑾玉鬼灵精怪,还拿出炭盆做了烤菌子,上面撒了干辣椒粉和花椒粉,两个孩子被辣得眼泪鼻涕都出来了。

“嘶真好嘶好吃”顾瑾玉“咕噜咕噜”灌了一口凉米汤,嘴巴里的热气才算消散一点,她夹起最后一块烤菌子,放进魏琳琅的碗里,“狼弟弟,这道菜是我做的哟。”

“姐姐真有天赋”魏琳琅说的是实话,顾瑾玉很会烤东西,她对火候的把控力很高,烤出来的东西既不会太焦也不会太生,都是刚刚好。

即使只放点食盐,也很美味,更别说她还放了其他调料。

厨艺这玩意儿,真不是熟能生巧,做得多了就能做得好的。有的人做了一辈子菜,也只能勉强入口,反正吃不死人。但有的人就像在这方面开了窍,无论是对火候的把控,还有对调料的把控,都比别人更有天赋。

魏琳琅偷偷瞅了顾瑾玉一眼,心想“难怪姐姐在绣工上久不开窍,原来她的天赋在厨艺上。”

不过这事不能跟顾瑾玉说,因为绣花能卖钱,做好吃的却不行。

顾瑾玉还不知道这个悲伤的事实,她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绣花绣不好,卖不到钱。她听过“笨鸟先飞”的故事,就算没有天赋,只要她勤奋努力,总有一天能把绣花这件事做好。

现在两个孩子是越来越忙了,每天早上醒来,要先去山谷里捡鸡蛋,捡完鸡蛋要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打扫卫生、洗自己贴身的衣服等。

下午要去魏继礼那儿上课,学完文化知识,又要学绣花,这是两个孩子自己要求的,不可能半途而废。

做完这些事,再做点杂七杂八的事,比如去后院摘菜,去山坡山捡柴,去找小伙伴玩基本上一天也就过去了。

别看行程这么紧张,他们两个的生活在别人看来,已经算是顶顶好的生活啦。别人家的孩子,割草砍柴喂鸡喂猪,这些都是常事,再苦一点的,还得做饭洗衣。

比如梁红霞的女儿胡友琴,自从梁红霞不在来合作小组上工后,胡友琴也找不到机会过来蹭吃蹭喝,只能在家干活。

顾瑾玉和魏琳琅也觉得自己的日子挺好的,他们已经见识过大城市的繁华啦,还是更喜欢家里的生活,宁静而又温馨。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大队要建小学的消息就传出来了。

这次不是四个大队联合建立,只有大高桥和小高桥两个大队,其余两个大队没谈拢,准备自己单办,反正都是符合要求的。

学校就在大路边上,离三队很近,从四队走过去,大概只需要二十分钟。

那地方是原来地主家的乡下别院,也不算大,大队卫生室就在这里。

房子都是现成的,只需要稍微修缮就能用。校长还是原来的校长,至于老师,有的已经另谋出路,有的回家种地,就算把种地的叫回来,也还差几个。

这时候,各小队的知青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毕竟论学历,肯定是知青的学历更高,留在乡下挣工分的农民基本上学历都不高,竞争不过。

大队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既然要重建小学,没道理不好好弄吧,老师人选不拘是知青还是本地人,一律要参加考试,公平对待。

知青们都很激动,去小学教书同样拿工分,还都是满工分,而且还不用干苦力,多好的事啊,他们一定要拿下。

大队干部们起初还有点担心,怕各小队的人闹事,毕竟教书是个轻省活,谁都想干。结果考试的那天,来的都是知青,一个本地人都没有。

“这,这是咋回事难道他们知道自己考不过,干脆不来了”大队干部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队长高兴明吸了一口土烟,淡定地说“这难道不是好事都是知青,肯定闹不起来。”

杨永贵敢肯定,高兴明知道原因,他笑呵呵地打着官腔“还是高队长会做思想工作,大家都很支持你嘛。”

“跟我没关系。”高兴明瞥了杨永贵一眼,他干脆站起身往外头走,“教书工作再轻松,也只有十个工分拿,咱们大队工分值那么低,十个工分才值多少钱”

这句话他说得很小声,基本上没人听到。

高兴明也没留下来监考,反正这事儿有校长和杨永贵看着呢,他还是去四队吧。

因为跟沈家关系好,高兴明得到消息,四队那个合作要准备做大了,要做成合作社。

他不知道合作小组具体赚了多少钱,但大概还是知道的,自家大队就有个赚钱的单位,谁还去跟那帮知青争抢教师岗位

不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