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气鼓鼓的,手里的门闩仿佛一把小刀,门眼儿仿佛是非奸粮行的掌柜和伙计们。他一“刀”杵进去,骂骂咧咧道“我看你们嚣张到什么时候”这么来回插了几下,他气倒是消了不少。
关了店门,他便准备找间酒馆去借酒消愁。
王六拐过街口,正往酒馆的方向去,忽见前方竟然围了好些人。人们神色兴奋,对着一家店铺指指点点。他顺着众人所指的方向看去,人们围着的竟然是一间已经关门了两个月之久的空店。
这空店从前是一间药铺,生意也是不错。可惜原来的掌柜去年时候病死了,由他儿子接管了药铺。那小子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根本不懂经营,把家产都败没了就开始想着法坑钱。药材的质量越来越差,还在药材里混上杂草泥土掺着卖。
这时日一长,老百姓们吃过亏上过当,自然就不光顾药铺的生意了,还有不少人到药铺闹事。于是药铺的生意很快做不下去,终于在两个月前关门大吉。打那以后,店铺就一直空置了。
王六以为出了什么事儿,忙往前凑。待凑得近了,他才发现那间空店的门竟然开了,店里还站着几个人,正到处打量店铺的陈设。
这情形王六并不陌生,他立刻明白过来原来是有商人来看店铺,打算盘下这里开新店了
这里会开一间什么样的新店,附近居住的老百姓都十分关系,因此大家伙儿才聚在这里看热闹。
人们高兴的议论声传入王六的耳朵里。
“能在这里开店可太好了,往后咱就不用再跑那么远的路去买了。”
“谁说不是呢这下可方便多了。”
王六不由得满心好奇。他在人群里找到一个关系不错的熟人,挤过去拍了拍那人的肩膀叫道“小顺”
叫小顺的人回头一看,见跟他说话的是王六,竟吓了一跳,慌张地想要躲开。
王六抓着他问道“小顺,那些商人是做什么营生的他们要在这里开什么店”
小顺支支吾吾地不肯回答。
王六奇道“怎么了,你不知道么”
“知是知道不过”
“不过什么你怎么还卖起关子来了”
小顺讪讪道“我要是说了,六哥你可别生气啊”
“我为什么要生气”王六起先是不解,忽然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他连忙紧张地追问道,“你快说啊”
小顺只得道“这几个人是非奸粮行的,我听说他们想在这里再开一间分店”
“非奸粮行分店开在这儿”
王六顿时震惊不已。他希望小顺在跟他开玩笑。可小顺丝毫没有说笑的意思。而四周围,隐隐有“粮铺”“非奸粮行”的字样传入他的耳中竟是真的
王六顿时眼前一黑,连退两步才勉强站住。
小顺生怕受他牵连怪罪,竟一溜烟跑了。
王六闻了闻心神,瞧瞧那店铺里站着的人,又瞧瞧周围老百姓脸上欢喜雀跃的神色,只觉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他原先想着,只要等非奸粮行的开业酬宾结束了,大家的新鲜劲过去了,这附近的居民总还得回到他的店铺里来买粮食,日子还能像从前一样过。谁想到那非奸粮行财大气粗,第一间店刚刚开业,竟然已经在盘算着后面的新店了。一旦新店真在他边上开张了,他往后生意还怎么做
王六喝酒的兴致已全没了,失魂落魄地回家去了。
家里,刘氏正做着菜,忽听外面有动静,手里的菜刀都来不及放下就迎出去查看。她看见王六回来,顿时吃了一惊“你怎么这么早回来了粮铺你不管了”
不提粮铺的事情还罢,一提起来,王六就悲愤极了。他往草垛上一坐,跺脚道“不开了以后都不用开了”
刘氏见丈夫神色激动,两眼发红,忙放下手里的菜刀迎上去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王六这才将街角新店的事如此这般告诉妻子。
刘氏听了也是大为震惊,安慰丈夫道“别这么沮丧。就算他们把店开到这里来,也未必能抢了我们的生意。我们在这里经营多年,做生意一向本分,大家都认可我们。你也说了,他们能把粮价压得这么低只是赔本赚吆喝,他们总得好好做生意。等他们恢复了价钱,客人不还得回到我们这里来么”
王六却摇头道“你不明白,客人回不来了”
人都趋利,商人和熟客之间的情分哪能比得上真金白银的实惠别说往后长远的事了,就这几天,熟客已该跑的全跑了。
而且非奸粮行虽然不可能一直赔本赚吆喝,可他们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其他的粮商就熬不住了。这大概也是非奸粮行要弄个不设期限的开业酬宾的缘故。
要知道做生意的不光需要挣钱,钱还得是活的。他的店铺开在那儿,伙计的酬劳总要支出。只要没有生意,店铺开一日便亏一日。不仅如此,一旦他的生意不好,他手里的货物出不去,他就没法进新货。原本他能以便宜的价钱进到货是因为他的销售多,可他进量若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