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们无关,但真要死磕宗室定义,他们又是算的。
围着素娥的宗妇就属于此类,而且她们的夫家显然还是混的比较好的,至少是传承了爵位的正支。不然哪有机会参加宫宴哪怕是离宫之中不那么正式的宫宴。
她们和素娥说话,说的多是一些家常事,最多夹杂一些近日贵族间的流言。如此听来,其实和寻常人家夫人闲话家常差不多但很快就有人图穷匕见了,主动和素娥抱怨起了最近郭敞打算推出的一项政策。
废除宗室的部分特权。
大约是因为祖上几代单传,郭敞的爷爷都自己而起真的是十分优厚。继承人就不说了,就算是没继承位置的,也是方方面面照顾着照顾着儿子这一代不算,还要考虑后面生发出的子孙素娥粗略知道大燕的宗室政策,乍一看就觉得很像明朝。
当然,如果郭家的男孩儿如果一直这么难,那宗室问题大概是不会成为包袱的。哪怕以最乐观的估计,大燕最后是因为王朝周期律亡的,即王朝后期人口暴涨而土地兼并剧烈,大量农民吃不上饭,于是最终改朝换代那时候郭家宗室怕是也没繁衍出足够拖垮财政的子孙。
真的,相比起那个,更应该担心皇帝没有儿子活下来,只能从宗室里挑。而宗室里,正经的宗室子弟,哪怕从武帝的儿子发出去的开始选,也没几个可选的真要是那样了,真搞个皇太女出来,说不定还能给华夏史添上不一样的风景。
女皇有,但皇太女还没
有呢
当下的问题是,郭敞的爷爷自己就两个儿子,而资源那么多,漏一些给义子们也很正常。等到郭敞的爹称帝,制定宗室政策时,萧规曹随给广义上的宗室的政策也很好现在的问题是,郭敞觉得那些政策有问题。
以那些远亲的繁衍速度,很快供养宗室这一块儿,开支绝大部分就要在他们身上了。武帝这一脉,也是本朝正脉,反倒成了添头自家这一大笔钱,要真是自家花了也就罢了,花在外人身上,总不得劲。
特别是这笔开销当下还以很快的速度膨胀着,这等于是每天提醒郭敞这件事,能心气顺才有鬼了
所以郭敞最近是有和大臣商量,改革宗室政策。对此大臣是很赞成的,毕竟这笔给宗室的钱朝廷又用不到。相反,朝廷的收入就那么些,给宗室多了,别的地方不就少了吗大家都是在抢预算,巴不得如此呢
对此宗室当然不乐意,武帝传下来的本朝正脉倒是不担心,就那么小猫三两只,因此和郭敞的关系都很亲密这就像是后世,独生子女政策执行的好的地区,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堂兄弟姐妹往往和亲兄弟姐妹差不多。
这些正经宗室都很清楚,刀砍不到自己身上。甚至说不定从那些远亲身上砍下来的好处,有些还会分到自己身上真正对此不乐意的宗亲,就是那些远亲了。
他们家里当初也是开国功臣,毕竟郭家族谱上人不少,就他们被认做义子,当然是有原因的。如此他们在勋贵中是很吃得开的,自身的爵位更是一半来自宗室,一半来自军功联合勋贵,再加上自身本就有实权,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可以和郭敞博弈一番。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并不想真的博弈且不说勋贵本就是团结在皇权周围的,是皇权意志的延伸,他们和勋贵的那点儿共同利益,根本不够让他们在这件事上出力太多。换个说法,打打辅助,帮忙说几句话可以,别的就别想了。
就说这些远亲宗室自己,他们难道不是皇权的延伸吗他们这一代的超然地位,还可以说是一半来自皇帝,一半来自自己的功劳。等到他们的子孙后代,长于深宅大院,又天下承平,那就得大部分靠皇权了事实上,都不用等,不少远亲宗室已经换代了。
嗯,这不奇怪,皇帝都换代了,先帝也是正常年纪驾崩的,这些和他同辈的义兄弟家换代也是应该的。
所以,能不博弈还是不要博弈的好,就算非要和官家做过这一场,大家也希望没有直接对抗。像是通过讨好官家身边当红的人,在官家耳边说好话,强调宗室拱卫皇室的意义云云,就是不错的路子。
一些远亲宗室找上的勋贵其实也属于此类,而除了勋贵外,他们也找过心腹大臣、宦官,以及宠妃。这三类人各有各的不便之处,如那大臣,都是官家心腹了,加上此事朝堂上整体是赞成的,就很难被讨好说服。
宦官倒是容易打通一些,但郭敞是个对宦官有戒心的人。旧唐末期,宦官
之乱实在是个太深刻的教训,这还没过去太久呢所以如今宫廷里的太监,权力很是受限,基本被圈在宫廷之中。若要对宫外的事说道,郭敞立刻就能要了他们小命。
相对而言,走宠妃路线也有为难之处,可也比前两者靠谱。因为这个原因,最近宫里的娘娘们,多少都能得到这些远亲宗室家的宗妇们的亲近主动接近是一方面,上赶着孝敬钱财之类是另一方面。
如素娥这般,当下最得宠的妃子就更不要说了这些宗妇都想和她亲近,只可恨素娥平常很少和人交际,加上过去低调到了极点,宗妇们就算强行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