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弃政从商(11 / 15)

心里也有了底,干脆带着李煦去了最近的漳宜县,摆出身份直接入驻县衙,然后当天就把招兵的告示贴了出去,并且派县尉全权负责此事。

寇骁大致知道这周边的人口,因此只让县尉招兵两千,给出待遇非常不错,并且训练基地就在漳宜县附近,离家近,无事时每个月能轮流回家探亲,而且只是去练兵而不是拉来就上战场,闻讯赶来报名的人不少。

县尉按照寇骁的要求剔除了一大部分人,最后一共收下了一千八百六十余人。

李煦坐在县衙里翻看这一千多人的档案,心里感慨不已,以前看电视剧电影总是动则数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可真到了南越,就知道这里不可能有,全南越的人口加起来有没有一百万都不好说。

李煦在县衙的这几天也接见了这里的大小官员,管着户籍的县丞被他一个问题就难住了,而他不过是问了最基本的问题漳宜县人口多少

县丞给不了他准确的数字,寇骁也给不了,李煦这才知道,他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除了赚钱,还有抓紧人口普查,落户造册。

“这一千八百余人皆是青壮年,且有家族有姓氏,来历可查,王爷尽可放心。”

李煦既然要把盐工当士兵训练,当然不可能招老弱病残来,这些人里挑出一千身体素质优越的充进寇家军,训练成第一支水军,剩余的八百余人就是盐厂的盐工了。

李煦也不怕他们不乐意,他开出的报酬极高,福利也好,你不来有的是人候补,要不是因为时间紧迫,他甚至可以从其他地方招人来,本地居民优先算是照顾他们了。

除了招兵和盐工,李煦还要招一批建筑工人,基地总要有人建设,但寇骁说,建房子这种事由兵将来做就行,这边的房子几乎都是土木结构,顶上覆盖青瓦,家家户户都会做。

但李煦想试试建砖瓦房,对抗台风的能力更强些,于是多请了十几位工匠。

漳宜县的县令姓钟,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听说他只有四十九岁,看起来却和七十九似的,李煦知道,这个时代人的寿命不长,南越条件更差,匪患厉害,平均寿命还更低些。

钟县令一听说王爷要在漳宜附近建立水军基地,立即就包揽了招工事宜,“钱县衙拿不出来,但人手还是够的,士兵们就兢兢业业的操练即可,建基地的事情交给普通民众来做。”

要是这个基地能建成,以后再有海贼上岸,也得先过了水军那一关,对当地百姓来说无疑是件大喜事,钟县令肯定是要大力支持的。

但对于李煦让他大量寻找石灰和粘土表示不解,这两样东西有何作用呢但老县令不敢问不敢说,默默地把事情办好了。

李煦要不是见他年纪太大,恨不得把人挖走当自己的班底培养,他就缺这种话不多又能干的官员。

之后的几天,李煦在县城外找了个山脚建砖窑厂,工人就从附近的村民里招,男女皆可,干的也就是挖土烧砖的活。

李煦目前能建的只有红砖窑,最古老的实心砖,用黄土为原料,制胚后烧制而成,工艺简单,虽然很费土也很费木材,但是目前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了。

等到出发的时候,队伍竟有几千人,除了招来的士兵和工人,县衙的衙役也出动了一大半,还有各部门抽调的大小官员,说是去帮着管理人丁、登记记账之类的琐事,还有一些妇人,先跟过去做些杂活,洗衣做饭,免得劳累一天的工人连口热水都喝不上。

李煦在赞叹之余,怀疑这位钟县令要不是年纪大了,说不定自己也会跟来,真是个面面俱到的好官。

队伍离开漳宜,只花了三个时辰就抵达了海边,发了干粮,大家就在海滩上睡了一夜,清早起来,这些人被分成两批去了不同的方向。

李煦好歹是房地产企业的老总,当年没少下工地,年轻时甚至在工地搬过砖当过工头,对建筑业这方面的知识肯定是更熟悉的。

他知道最早的水泥是用石灰和火山灰混合而成的,他一时半刻也找不到火山灰,只能用粘土代替,先试着砌了几个大火灶,效果还不错。

海边风大,李煦也没准备盖高楼,就建一层楼的砖瓦房,因没有钢筋,承重部分只能用木材代替,最后建出来的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即便如此,房子建好后,还是震惊了所有人。

尤其是寇骁看到后,爱不释手的在墙上来回摸,又使劲推了推,要不是李煦在一旁警惕地看着他,他都想用尽全力砸一砸了。

097 人比人气死人

“牢固吗”李煦黑着脸问偷偷摸摸踹了墙壁几脚的男人。

男人淡定地放下衣摆,点头说“挺坚固的,若是城墙能用此物修建,再建得厚些高些,防御能力定能上升好几倍。”

李煦承诺道“行,本王会把修建城墙列入工作事项中,但不能急,不仅城墙要修,路也要修,慢慢来吧。”

寇骁恨不得抱着他亲几口,怎么会有这么聪明这么能干的王爷,他现在非常感谢韩家造反,把李煦送到南越来,看来回去得给韩家列祖列宗上几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