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仙山寻仙去了。如今怎么会突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他这样一说,庄颜大致知道这个靠山王是个什么角色了。
卷宗里只提到了涉及闻昭的两个皇子,当时先皇还在,一个是没了皇后娘的嫡长刘诺,还有一个就是继后所出的三皇子。
其它一概没有提到。
庄颜在京城时也曾打听过刘诺除了三皇子还有几个弟弟,有没有可用的。
但是刘诺的皇叔她是完全没有想到。
她穿来穿去,不是刘诺的皇帝老爹就是刘诺当政,她哪会想到要去查老皇帝的弟弟们
要知道现在刘诺已经连儿子都有了,他那些皇叔们就算有什么想头,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几乎没有可能。
闻昭和闻家的二老太爷,还有韩雷在低声地商讨着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要说这清君侧的由来倒是不难猜。
刘诺登基后唯一一次御驾亲征失败了,这还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他那道镇国将军闻昭叛国的的圣旨下的简直可以称得上荒唐、昏了头了。
当时不说朝中了,天下仕林百姓们都对此非常不满。
一国之君,金口玉言,没有真凭实据就给一个国之栋梁轻飘飘地定了这样满门抄斩的叛国大罪还下了圣旨。
私底下的阴谋诡计大家都知道,但那毕竟是不能拿到台面上、不能在阳光下说道的。
这样的大事,无论如何都要有个说得过去的名头才行,哪怕所有人都知道是敷衍人的,必须得有。
在庄颜看过的卷宗里,启元帝刘诺是拿出了“证据”来定罪将军府、然后满门抄斩的。闻昭当时没被救走就直接死在大牢里了,日后就算是翻案闻家人也回不来了。
他被人救走,那就是畏罪潜逃,罪名就更加洗不清了,一辈子都得背着那个罪臣之名。
日后哪怕想为闻家翻案也几乎不可能了,因为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你若当真无罪,为何畏罪潜逃
正是因为翻案无望,闻昭才会自困于山寨,即便郁郁而终也绝不肯应邀下山。
现在不一样了。
因为闻昭他们提前行动,逼着刘诺在没有安排好的情况下仓促之间对将军府动了手,将军府被一把火烧没了。
刘诺把行刺将军府的锅甩给了赵国他这样做了之后,先前准备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的“将军府叛国”的罪证就没法拿出来用了。
毕竟要是将军府已经叛国,赵国人还行刺将军府干什么戒备森严的将军府都被他们一把火烧了,老将军也死了,说明刺客实力不弱,有那劲头想办法行刺皇帝不是更好
后来御驾亲征,赵国利用这个黑锅虚虚实实的搞来搞去,大摇大摆地在阵前喊话。
当时阵前听见的人太多了,刘诺怎么下令不许外传也没有用。
当然,最最自打脸的是,刘诺下了圣旨后紧跟着就派于嘉关的军队围剿罗峰寨了几乎是清楚明白地告诉天下人,他知道闻昭在哪里。
当时天下哗然就是因为这个。
你说人家叛国,先不说你的证据不足的事情,莫名其妙的叛国就根不住脚啊
云天大陆上大熙的国力是最强盛的,要不也支撑不了这几年连年征战了。闻昭在最强国力的大熙做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镇国大将军,又是在当今皇上潜邸之时就跟随皇上的,深得皇上信任。
他好好的叛国干什么
去别的国家能得到在大熙的地位吗他一旦去了别国,能不能得到皇帝信任都还不一定呢他为大熙带兵跟周边国家几乎全都打过仗而且都赢了。
哪国去战场的不是正当壮年的劳壮力们啊换句话说,闻昭带兵杀了别国多少男人、毁了多少人家的顶梁柱啊他真去了别国,就算朝中容得下他,那些百姓也恨死他了。
走到大街上怕是都要被扔烂菜叶子。
他是大熙无所不能的大将军是战无不胜的战神,在别国可是能止小儿夜啼的杀神。
再说这个剿灭的命令就更好笑了。
好你说他叛国我们信了,他好好的大将军大英雄不做了,叛了国,就去一个破山寨里做土匪挨饿受冻的图什么啊
他都叛国了都不在大熙了,你怎么连他人在哪里都知道,下了圣旨说叛国的同时就派兵剿灭
那不是告诉天下人皇帝早就知道闻昭在哪里么
怎么人都叛国了都出了熙朝了你还对他的去向一清二楚
他难道叛国还只叛了一半,还走到哪儿都跟你说一声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
可以说启元帝刘诺最近干的大事就没有一件经得起推敲的。
熙朝境内早已议论纷纷,也是因为这样,才会源源不断地有人跑来投奔闻昭他们都知道将军受了天大的委屈了。
天子不可能有错,那犯了错必定是受了妖言蛊惑,会有掌权的王爷带兵回京清君侧也算是正常。
只是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个人会是靠山王。
他是先皇最小的弟弟,也就是当今皇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