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3 / 5)

时九一回来后,两人也把行李收拾的差不多了。

时九一放下手里买面提着的这边的一些提产,还有其他的给附近邻里送的东西放下让时家阿婆看了看,确定一下有没有问题。

第二天,时九一就带着时家阿婆和时新新离开了。

不过在离开之前,时九一回了一趟研究所报告了一下有关于殷真如的事情。

他给出的理由是

前妻殷真如一直借口想要和他复合的理由接近他,但实际上,他们之前的感情并不好,事后,殷真如也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真诚的模样,她现在甚至连孩子的生日,几岁了都不记得,他怀疑殷真如一直接近他,另外有图谋。

考虑到他现在工作的特殊性,他希望组织能够给予一定的保护和调查。

不是时九一不地道,他实在被殷真如的阴魂不散给纠缠怕了。

他也实在想象不出来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接二连三做出这样的事情的。

另一方面,他想要试探一下系统的底线。

系统一直说它自己是出自时空管理局的正规系统,不允许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但是却一直没有给予每一件事具体的衡量标准。

他举报殷真如这件事情应该属于灰色地带的,但就是不知道系统怎么认为的。

他这么做,就是想看看系统到时候会怎么判定他的成绩。

抛开这些,时九一就带着高高兴兴的时家阿婆还有一脸好奇的时新新坐上了火车。

这个时候的火车车速还是很慢,从京城回两河依旧需要好几天。

归心似箭。

时九一听多了时家阿婆念叨的两河生产队的那些事儿,难免也产生了同样的想法,就越觉得车速好慢。

不由得,他又想起了后世高效又高速的列车。

动车、高铁。

时九一忽然觉得回去后还可以另外开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这两项不止可以应用到民生上面,军事上面也是一样。

思绪转瞬,时九一就想了很多。

到了两河生产队后,时九一一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同样的,也被像看大猩猩一样盯着。

时家阿婆每日都和生产队的人聊聊天说说话,时九一就带着时新新在附近转悠,或者去拜访一些当初给过他帮助的人。

生产队已经分田到户了。

时九一有时候和生产队长聊天,还能听见他不听感叹说现在的粮食收成,一斗田能收一千斤,以前一斗田顶天了也就三四百斤。

还说当初搞集体的时候,看着都热情高涨的,其实私底下都偷懒。

然后又说还是现在好之类的话。

有时候也问时九一关于京城的事情,时九一通通都回答了。

生产队长就感叹说还是读书好,当初时九一要参加高考,他还觉得时九一是在胡闹,可没想到他真的成了,现在都成了城里面的人了。

他接着又说到现在的生活,还提出了赚钱难,又问时九一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时九一想着两河这边的环境,一时半会儿还真想象不到特别好的方法。

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历史,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特产,总之就是一句话,地处华南的两河基本上有很多东西,但每一样似乎都不足以当成支撑当地产业的支柱。

再者,这里的人均文化水平很低,很多事情即使能做也会碍于现实的原因而失败。

想了想,时九一道“想要快速赚钱,目前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生意,不过哪怕是做生意也需要头脑,如果连算账都不会,那也没办法。”

生产队长跟着叹气,“是啊,现在想想,当初政府建那个扫盲班让大家伙学习,大家伙都觉得没用,可现在看,读书怎么会没用呢。”

时九一就道“现在也还来得及,从娃娃抓起。”

现在才八十年代中期,还不到真正赚钱的黄金时期,一切都不晚。

生产队长点头,说时九一是大学生,说的肯定有道理,以后就用他的话来教育那些不想读书的孩子。

时九一笑笑,想了想,又拿出来一笔钱交给生产队长,让他当作以后那些成绩好但是却没有钱读书的孩子交学费。

这也算是他现在能为这个地方做的最好的了。

在两河待了一段时间,时九一又陆续见了方知学还有当初只有一面之缘的彭红升。

和这些人叙旧之后,时九一休息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他就带着时家阿婆还有时新新离开。

一路上,时家阿婆还感慨在两河的日子。

回到京城后,时九一就回去上班,同时还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殷真如被监管起来了。

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

时九一报备了殷真如的情况后就立刻有人就这种情况展开调查了。

当国家的机器运转起来的时候,个人的信息就很快无所遁形。

殷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