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下来。
上边分派来的英语老师一周后到任,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老师,叫汪一鸣。他六六年下乡,最近找机会回了城。
据他自己说,他的英语是下乡的时候跟一个被下放的老师学的。
陈芸考校了下,发现他虽然没经过系统的学习,但基础还算扎实,教小学还是绰绰有余的。
老师有了,却没有课本。
这会全国的教材不统一,各地都是自己编的,但是编纂的教材中并没有小学英语这一门。
陈芸找了许久也没找到,于是便决定自己来编。
还好小学的英语也简单,陈芸叫上新来的英语老师,依仗记忆里小侄女的幼儿园课本,开始编写教材。
不管学什么东西,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
陈芸希望学生们能尽量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所以在编纂的时候写了好几首儿歌。
这些儿歌有的是记忆里翻找的,比如字母歌,也有的是她自己瞎编的,把英语单词套入原有的儿歌曲调中。
汪一鸣原本对陈芸这个年纪过分年轻的校长有些不以为意,觉得她肯定是走了后门才能坐稳这个位置。
真的相处之后,才发现陈芸比他想象中要厉害得多。
在陈芸面前,他为之自豪的能力显得这么不够看,特别是对方和他一样都没有上过大学,年纪还比他小这么多
这样明显的对比让汪一鸣在陈芸面前感觉抬不起头,于是话也少了许多。
当然汪一鸣的改变陈芸并没有发现,她把教材编的差不多,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没有人画插话。
图文结合才会让孩子产生更深的印象,如果只有文字的话,那造成的效果就要差上许多。
她为此烦恼了好几天,想着要不要再跟上面打申请要个美术老师过来。
结果这事被李从英知道了。
她表示“这个我会啊。”
“你会”
“对啊。”李从英说“我爷爷会画画,教了我几手。”
她随手拿起笔勾勒一番,很快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狗便出现在纸上。
陈芸睁大眼“你好厉害。”
“还行吧,我就学了点皮毛。”李从英笑着说“不知道能不能满足我们校长的要求啊”
“那当然可以”
陈芸把编的差不多的教材拿过来,和李从英说想要什么样的配图。
“等等,我记一下。”她拿起本子。
陈芸重新说了一边,说完问道“好了吗”
“行了。”李从英写完最后一个字,心里算了算,对陈芸说“这些图大概要半个月左右,行吗”
“行”
陈芸怕她时间不够“要不要让别的老师帮你代课”
“不用,这点我还能搞得定。”
“那你加油啊,等教材编好我向上面给你申请奖金。”
“那就谢谢我们大校长啦。”
李从英很守时,说是半个月,就一天都没耽搁。
陈芸拿到她画好配图并且排版过的教材,心中不能更满意。
“你太厉害了”
“就是东西不够,要不然我还能画的更精细一点。”
“这已经很不错了。”
陈芸不是专业人士,但能分得清美丑,以她业余的眼光来看,李从英的画就是漂亮。
她重新审核了教材,确认无误后便联系了市里一个印刷厂帮忙印刷。
第一版的教材陈芸一共印刷了两百本,从三年级到五年级都用的一样的教材,余下的等以后慢慢编,或者等教育局会不会出小学英语教科书。
新增的英语课每个年级每天上两节,因为汪一鸣一个人有时候忙不过来,陈芸偶尔会替他上两节课。
相比有些死板的汪一鸣,学生们更喜欢听陈芸上课。
可惜陈芸上课的机会实在太少了,且无法预测。三年级的小学生等了一周都没看到陈芸,就去问二妞“能不能让你妈妈来教我们啊”
二妞摇头“不行的,妈妈怀孕了不能累。”
“唉”被拒绝的同学叹气。
他俩说话的时候周围不少同学都听到,就有人回去和家里人说了。
之前陈芸结婚好几年没怀孕有人在背后说闲话,现在她怀孕了,还是有人在后面说闲话。
二妞早上去跑步的时候,就见到一个不太熟的婶子对她招手。
“郑可,听说你妈怀孕了”
“对。”
“哎呦,那你以后可怜了啊。”
二妞有些不懂。
那人神秘地笑了笑,状似关心“之前你后妈没亲生的,才对你们好,现在这要有亲的了,还把你们当回事啊”
二妞呆住,之后反应激烈道“你胡说”
“你以后就知道我是不是胡说了。”说话的人又叹了一声,摇摇头,似乎很是可怜她。
作者有话要说我又开了个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