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帝不赏李勇,那些得到封赏的将士也不敢领赏了。
进而军心浮动。
虽然隆庆帝自信能掌握住全局,可对他赏罚分明的名声有不小的影响。
隆庆帝头疼了,有心捏死搅屎棍顾湛,可他又舍不得。
只能阴沉着一张脸。
李勇磕头道“陛下别怪姐夫,臣能为主子分忧已经很高兴了,万万不敢求赏赐。”
“糊涂”
顾四爷厉声道“这是你一个人的事吗你这番表态就是陷陛下于不仁义,往后少不了对外征战,毕竟陛下可是要做古往今来的圣天子呢,你让陛下如何再封赏以后的有功之臣”
顾清看傻了,下意识揉了揉眼睛,这还是自己养大的幼弟吗
特么的,敢请幼弟以前闯祸惹事,胡作非为,遇见事就躲在自己身后,都是糊弄自己玩呢
把自己当傻骡子用了。
没这么欺负长兄的
嫉妒使人丑陋。
顾清不肯承认自己丑陋了,李勇不过是幼弟的小舅子,哪里赶得上他同老四的情分。
此时顾清儿子还没出世,他却体会到老父亲面带含辛茹苦娇宠长大的儿子更关心旁人的酸涩。
当然顾清也是骄傲的。
他的幼弟把皇上逼得都头疼了呢。
眼见着隆庆帝为难,顾清不由得偷偷暗爽一把。
毕竟这些年,隆庆帝几招权衡之术,弄得臣子们欲仙欲死。
顾清之所以比幼弟老那么多,好似两代人,都是被皇上逼得。
同爽大多都是被隆庆帝折磨得欲仙欲死的重臣。
比如何大人。
比如内阁阁老。
再比如恒亲王。
甚至连一向低调,恨不得躲在尘埃中的齐王都是舒爽不以。
顾四爷不懂朝臣的反应,睁着大大无神的眸子望着隆庆帝,纯粹而执着。
许是抱大腿抱多了,顾四爷本能对危险特别敏锐。
隆庆帝对李勇是怀疑的。
这问题很严重
顾四爷不明白公案是什么,却知道一句话,将功赎罪
只要李勇的战功得到承认,隆庆帝对李勇的封赏到手,即便案子对李勇不利,李勇也因为战功多了一线生机。
一声姐夫,一世姐夫
顾四爷不懂什么大义,看在顾瑾三兄妹的面子,看在悦娘的情分上,他不能不管李勇。
况且李勇算是顾四爷拿着自己的私房银子堆起来的。
穷文富武,练骑射可是少不了银子。
他还么享受李勇孝敬,先有人把李勇搞掉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顾四爷想到李勇身上会有伤口,即便这次没有新伤,单凭以前在虎口救下隆庆帝的旧伤,足以让陛下动容。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是顾四爷一直都明白的道理。
旁人一分伤也夸大到十分。
李木头却是几乎丧命的伤也当作小伤轻伤,从不暴漏。
他性格如此,不肯说苦,向皇上谄媚。
做姐夫的脸皮厚
顾四爷很愿意为自己的小舅子做这样的事。
他不仅要在此时说,以后想起来也要时常说。
顾四爷美滋滋想着,悦娘知道自己今日护着李勇,一准欢喜,他是不是可以试试那些更过瘾的姿势
解锁不少新姿势的顾四爷如今特别喜欢同悦娘在一起。
“赏。”
隆庆帝被顾湛纯粹的目光打败了,“宣读恩赏李勇的圣旨。”
李勇身上的新伤倒也罢了,那道几乎要了李勇性命的虎口旧伤,才是隆庆帝松口的原因。
当时他只顾着因为先帝偏心无视自己而伤心,并没过多关注李勇。
后来他也是认为李勇沉默内敛,忠诚可靠,便一直带在身边。
本来他登基时,李勇会得到封赏,同许多追随他的人一样。
可李勇特别倒霉,在他宫变前染了风寒,又是传染人的病。
李勇只能被送回去养病,等他封完功臣后,李勇才好了起来。
不是当时有人嘲讽李勇倒霉鬼,隆庆帝差点都忘了自己这个侍卫。
李勇回到隆庆帝身边后,不嫉妒,不惹事,也不争宠,面对昔日同僚的嘲笑,李勇沉默以对,毕恭毕敬向位居高位的同僚请安。
李勇就一个让隆庆帝平时容易忽略,有事时却能想起他的人。
随着太监宣读对李勇的封赏旨意,满篇的溢美之词,李勇脸上好似能滴下血来,喃喃道“赞誉太过,陛下龙恩。”
隆庆帝心头那点不快渐渐散去,昔日的宫变功臣,随他从皇子到帝王的人,已是寥寥几人。
李勇代表着隆庆帝的青葱岁月。做皇子时精于算计,他的不甘心,隐忍。
这么说其实四皇子同他还有几分相似呢。
不过他当初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