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木匠皇帝53(1 / 2)

这段时间, 各部的尚书基本都带着本部的官员, 闭门琢磨即将提交上去的明年本部财务计划。唯有刑部的尚书黄可缵在把本部的基本框架定下后, 余者就都推给了刑部唯一的侍郎乔允升,让他拾缺补遗并与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起去讨论、核对相关事宜。

至于他自己则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新型火炮的研发中。朱由校见他这样执迷火炮的研发,就把内侍监里的一些巧手宦官、还有特别调回来的、在通州练兵的河南道御史徐光启, 都交给他率领, 自己也常参与到这些人对火炮更新、火药配方调整、炮弹重制的研究中。

黄克缵能从刑部尚书的政务里脱离出来, 得益于周嘉谟给他选了一位好侍郎乔允升。朱由校开始是非常不认同乔允升、这位由周嘉谟提名的刑部侍郎。表面的借口就是他的年龄。

因为乔允升是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生人,与黄克缵并没有拉开年龄梯度。

另外不能说出口的原因, 一则是乔允升曾在家讲学, 是属于东林党的。

再则是见多了二十出头的年轻进士后, 对乔允升这万历二十年1592年才进士及第、中年踏入仕途的人,朱由校就不是很想提拔他为刑部侍郎。

但周嘉谟积极为乔允升背书。

“陛下, 若是别的什么人, 老臣也就认可了陛下的建议,另换刑部侍郎人选。可是乔允升是非常适合做刑部侍郎的人。”

“周卿,年龄啊,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六部的尚书基本都是古稀之年, 要是侍郎也是这样, 十年后岂不是人才断档”

周嘉谟心里明白天子是为长远计, 略有些讪讪,为自己找台阶下。

“陛下, 刑部的另一位侍郎人选, 老臣一定挑选如户部侍郎那般年龄的如何刑部的郎中、主事等职位, 老臣也会留心挑选一些年轻有为、有培养前途的。”

周嘉谟见天子无动于衷,只好继续为乔允升做举荐。

“老臣力主乔吉甫做刑部侍郎,实在是此人是最适合做刑部侍郎的。他是沉默寡言的秉性,属于深思熟虑后开口便含章宪的性格。行事刚直不阿,初到地方做县令就能厘清钱粮、辨清奸民舞弊等纠葛。调去政务纷纭的太谷县,也是能够除暴安良,深得民众爱戴。时任户部尚书的褚鈇褚民威曾为其撰写德政碑。后来调任为江西道御史,先后奉命巡按宣、大,兼理学政,巡按山西、带管盐法,题差三辅、管理京畿,为顺天府丞、府尹,执法益严。曾为先帝争取出阁读书也是奋不顾身,不惜开罪神宗和郑氏母子的。”

朱由校明白周嘉谟的潜台词,当年为先帝“争国本”的官员,从品德上来讲,应该是他“择优”任用的首选。

这乔允升在光宗继位后,也在方从哲的第一批起复名单里。因为他抵达京师比较早,所以得以顺利被起用,任太常寺卿之职。

最后还是周嘉谟下面的那些话打动了他。

“黄绍夫志在铸炮,乔吉甫是能够担当得起刑部尚书责任之人。有他在,不虞刑部之事会出悖乱。还有老臣从翰林院里挑了韩继思到刑部做主事,他是万历癸丑年1613进士,如今刚及不惑之年,十年后会是刑部得用的人才。”

周嘉谟见天子有松动,赶紧再加一把劲。

“黄绍夫明年铸炮成功后,还要回去主持刑部。虽黄绍夫是神宗授命的安邦固本大臣,万历八年的进士,要是换个资历够做尚书的侍郎,老臣怕刑部以后出现侍郎抵制部堂的事情。但要是用乔允升为侍郎代掌刑部事,以他的人品,以后不虞有任何麻烦。”

朱由校见周嘉谟已经考虑到这样的地步,只好捏着鼻子认了乔允升这个刑部侍郎。因为有韩继思这位四十岁的郎中在,他也放宽了另一位侍郎的年龄要求,只是一定不能超过六十岁了。

周嘉谟满口答应,松了一口气。天子的挑剔太多了,资历合适、能力也合适,但是年龄超标就不可以。

都合适的,若是涉及了隐田,就会被质疑品德有瑕疵,被剔除在侍郎的候选提名外。

唉,周嘉谟有点儿犯愁,补齐六部的郎中还真不容易。

黄克缵那边却为铸炮的进展而欢欣鼓舞。他去年署理京营戎政的时候,就自己出资,委托其兄黄克立、侄孙黄调焕招募闽南能造吕宋大铜炮的巧手工匠来京,与泰宁侯陈延祚父子合作,就造了一位三千巾重的铜炮。而后又陆续造了二十八门铜炮。

这些火炮是黄克缵的骄傲。

如今再度与泰宁侯父子合作,因有了徐光启加入,还有内侍监的那些巧手宦官,主要是天子常常会有些奇思妙想。这些奇思妙想每每实践后,对解决射击后炮管发热、提高火炮测距的便利性、瞄准、尤其是徐光启出手计算出来的调整仰角和射击目标的简便使用方法,使得炮手不再需要大量的试射,就基本能够掌握要领。当然了,对炮手的要求也提高了,要识字、要懂算学才能更快地掌握新式火炮。

这些因素叠加到一起后,最后发射出去的炮弹,无论是落点的准确、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