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不成恼羞成怒了。
左光斗叹息“这样的小人,居然是御史出身。”
杨涟则道“他还补到科道为给事中了。”脸上表情、言中之意皆是深以与其为同僚而羞耻。
熊廷弼满意二人的态度,大手一挥,满不在乎地说“神宗时候,弹劾老夫之人还少了吗要不是小人作祟,老夫也不至于回乡七年。”
转瞬他又低了声气,“这七年啊,辽东最后添上了六七万好儿郎的性命。还有上百万的军饷开支。”
那禁军百户在边上插嘴,“要是经略大人一直是辽东巡按,建奴未必有壮大的机会。这辽东到底还是要靠经略大人的。”
熊廷弼盯着杨涟和左光斗,“只要新君信我,任何宵小的弹劾老夫都不放在心上。”
杨涟赶紧说“陛下是明白飞白兄的,所以才派了我二人急急来辽东宣旨颁赏。”
跟随熊廷弼在军营转了半个多时辰,到了午膳的时候。几人就与军卒一样,一手一个木碗排队去打饭。火头兵大概是早习惯了经略大人与军卒一起用膳,笑嘻嘻地问了一句“大人好”,无论是糙米饭还是土豆大白菜,与其他军卒都一样。要说有什么不同,就是经略大人碗里的饭菜略少了一点儿。
“老夫吃不下那么多了。当初在家乡种地的时候,这样两碗饭都填不满五脏庙的。”
杨涟中举前曾经有过一段很困窘的日子,再度吃这样的糙米,也感觉有点难以下咽了。他自嘲道“未进学的时候,这样一碗我会与詹氏分作两天吃的。”
左光斗虽是耕读传家的门第出身,但还真的没像熊廷弼和杨涟这样挨过什么苦楚。他慢慢咀嚼着糙米,用了比熊廷弼和杨涟更久的时间,才吃完本就少要了一些的饭菜。
搁下饭碗,左光斗对熊廷弼说“飞白兄,军卒就吃这些可是不长力气的。”
这也是源于他成长的经历。
左光斗兄弟九人,小时候难免就有挑食的。每逢这时候,母亲总是哄着劝着要吃肉才能长的壮实。
熊廷弼叹口气,“我也想每日都给军卒吃肉,把他们养得壮硕些。不少他们的军饷、糙米饭管饱、五日再吃一次肉,已经托赖孟泰的调度、安排有方。等明年秋收的时候,辽东这片土地多些收成,不用朝廷再添补粮食,估计也会恢复到有余力多养些家畜的。”
杨涟作为给事中是知道朝廷历年对辽东的物质供给、调拨,也知道熊廷弼做巡按的时候辽东前后的情况,两下对比,他是非常佩服熊廷弼的能力,也佩服少年天子不被姚宗文等人弹劾所左右的睿智。
“飞白兄,大明有你是朝廷之幸,也是辽东的百姓之幸。”
杨涟和左光斗在辽东盘桓了十几日,整日跟着熊廷弼和周永春。离开前,杨涟和左光斗商议后,联袂去见被天子夺情的周永春。
“孟泰兄,我二人明日返回京师,有些话不得不托付与你。”
杨涟说的郑重,周永春立即正色答道“文儒,共之,你尽管说好了。”
“我和共之在辽东这近半月,知你和飞白兄很辛苦。可是飞白兄刚烈,甚至有点儿刚愎自用,甚是担心他会激起不必要的矛盾。”
左光斗补充,“我与文儒也是耿直性子,为朝廷也是为飞白兄,才与孟泰兄实话实说。还望孟泰兄能劝诫一二。”
周永春早在朝廷下了夺情的公文,言非他不能与熊经略很好筹谋辽东之事,就知道自己是被熊廷弼的脾气所累。再见二人确是为朝廷考虑、为熊廷弼担忧,立即点头应允。
“我会多劝诫飞白兄,或者在其后描补的。只是京师那里、还有天子身边,就要靠二位为飞白兄担当了。”
杨涟和左光斗应了周永春所托。
翌日,圆满完成天子交代任务的俩钦差,恋恋不舍地告别熊周二人,踏上返回京师之路。
作者有话要说历史上
在辽阳的防御巩固之后,熊廷弼希图进一步进取。
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十一月,他就提出了对哈赤实行“坐困转蹙”的战略设想。
即把自己的军队分成四路,分别置于叆阳、清河、抚顺、柴河三岔河间,每路三万人,自成一能攻能守战区,各路相互策应。各路组织机动部队,消灭零星扰边小分队。在农忙季节,各路实行迭进互扰的战法,使后金不得耕种,陷入困境,然后相机或四路同时,或三路牵制一路进征。
泰昌元年1620九月,熊廷弼已集结兵力十三万,重二百斤以上的大炮数百门,七八十斤的三千余门,百子炮以千计,战车四千二百余辆,铁箭、火箭四十二万余支,准备于冬季率军去抚顺关显示威力,
但是,就在这种形势下,给事中姚宗文在朝廷散布流言蜚语,煽动一些人攻击熊廷弼,必欲去之而后快。
就是在泰昌元年九月,登基不久的熹宗,把那些弹劾的奏章交与朝臣讨论
结果罢熊廷弼职,听勘。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