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第135章(3 / 5)

已决”

其实段至诚不来,萧迟也是要找他的。

重开大庆宫,阻力重重。

别看他雷厉风行黜免了一个人,瞬间把朝臣往下一压,貌似是占据上风。

但其实只是一时的。

他总不能把所有人都黜免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

不把朝臣压下去,即便他强硬推行了,后续也会困难重重的。

所以他需要先把这些反对声音压下去,最起码不能让朝中情绪继续这么激烈。得出现一个强而有力的支持者,来化解目前几乎一面倒的局面。

萧迟直接开口让段至诚帮忙了,因为他从不把舅舅当外人。

段至诚也不能主动去当这个外人。

于是他立马就陷入两难的境地了。

就他本人而言,他是绝不赞成重来这个大庆宫的,他甚至本来决心要劝萧迟打消念头的。

可现在萧迟这么一开口。

段家是皇帝母家,一门荣耀,段至诚简在帝心,萧迟对外祖母舅舅们的态度从未改变过。

可以预见,永城公府将会在本朝达到顶峰,并且至少再鼎盛一朝。

萧迟不和母家和舅舅生分,段至诚又不是脑子不好,他当然不可能自己去当这个外人,和皇帝外甥生隔阂的。

“舅舅还不知她么”

“她也不是个有什么私心的。”

退一万步,客观来说,裴月明和亲族隔阂极深,也不可能为娘家谋什么私利,朝纲分派形成斗争这些完全不用担心。

“她就是不爱困守后宫。”

“我明给舅舅说了吧,我不打算选秀纳妃,将来继位的必是我和她的孩儿。”

也不用担心将来会出现什么后悔局面,他一直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想要的是什么。

萧迟很恳切的,希望舅舅能赞同他,并支持他。

段至诚一时也不住该说哪个事,千转百回,最后也只能一咬牙“唉”

有了段至诚的支持,局面终于打开了。

朝堂上开始出现赞同的声音,越来越多,并最终和反对声音持平。

争吵到了最后,萧迟一锤定音。

封闭了有近三百年的大庆宫正门重新开启。

甲兵林立,戎装整肃,朱达邬常分别为大庆宫禁军正副统领,陈云赵琅等也被裴月明一并带过来了。

周淳,葛贤,蒋弘,以及梁思等人自广阳门而入,停在侯见处略略整理仪容,等待召见。

片刻,小太监疾步而至“殿下召。”

一行人忙跟随小太监,沿着朱廊往广阳殿大书房而去。

“臣等叩见殿下,殿下千岁”

“起罢。”

裴月明微笑叫起,给诸人赐座。

接着,就说起朝中之事。

足足商议了一个多时辰,裴月明将处理好的光禄寺太仆寺和少府监诸事发下去,又商量了六部其他的一些事宜。

待诸事罢,周淳等人才恭敬告退散去。

大庆宫重新开启。

作为最有力的支持者,段至诚却是没来过的,他大约心里是颇有微词的,这个裴月明知道。

但她不在意,她也不怕段至诚在萧迟跟前说什么不利她的话。君臣有别,和以前不一样的了,不是什么话都能出口的。

就算说了,这个实际上也是看男人的。

萧迟主意定,说什么都白搭。

想着萧迟。

裴月明翘了翘唇。

他至诚。

她愿意全心全意和他相爱一回。

段至诚不来。

没关系,有的是人会上。

比如葛贤,比如蒋弘,甚至还有周淳。

萧迟登基,前有先帝留给他的心腹股肱,比如颜琼陈尚书,后有保皇党比如吕敬德李纪,还有数量非常多的中立派,包括许多两朝甚至三朝的老臣。

从前的宁王党当中,头一个就是段至诚段至信。

萧迟人多得用不完,他也不可能只用旧时心腹,他必须多用些前者,以迅速融汇掌控并平衡朝堂。

这等情况下,出头并不容易啊。

周淳想更进一步,葛贤也是,蒋弘更是想力争上游。

也知道她的能力,还有和萧迟的感情。

前一年多的时间里,裴月明并没有彻底放手外事。在萧迟的刻意安排下,外人不知,但昔日宁王党却是知道她在的,私下议事也有让她参与。

周淳等人就隐隐约约猜到几分。

大家都是聪明人,不用萧迟暗示,他们就主动往裴月明靠拢,迅速成为大庆宫的第一批心腹人马。

裴月明对亲族不感冒,但这些父亲的旧友故交却可以提拔起来,这些人天然就打上大庆宫的戳子。

一开始,萧迟并没有很大动作,只是将九寺五监中的光禄寺太仆寺和少府监的事情交给她,这三个都是不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