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2 / 4)

不但段至诚来了,周淳葛贤蒋弘等等几人也来了,还有冯慎。

除了冯慎侯在稍间以外,其他人正围着稍间的大书桌坐着交谈,一听门帘响,忙起身见礼。

“不必拘礼,坐罢。”

尽管两人进门前都敛了笑端正神色,但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来,萧迟心情极佳,段至诚便笑了“殿下这是有什么好事儿了”

来这么多人,显然不是小事儿,但段至诚还有心情先打趣外甥两句,说明情况并没有十万火急。

萧迟没答,微笑不语,在首位的太师椅上落座,往椅背一靠,他问“舅舅,怎这般早,什么事”

看了周淳几人一眼,吩咐把冯慎也叫进来了。

言归正传,众人就严肃了起来。

周淳先说“这两日,御史台议论新太子的人多了。”

尤其是今天早上,休沐他去得晚些,一进值房,四五处在议论,一见他来,立马住嘴。

周淳是铁杆宁王党,这就有点意思了。

葛贤和蒋弘也道“户部也是,底下的值房这两日议论立新太子的人也多了。”

另外,吏部刑部礼部等等部院都有自己人送来消息,反应这一现象。

悄然无声的,暗流就涌动了起来。

段至诚道“是安王在煽动。”

一得了消息,他立马使人去扒。这个不难,锁定最初议论的源头,发现新冒出的这些,或明或暗不少都和安王那边有些瓜葛。

同时冯慎禀,他负责暗中监察京中动静的,他也察觉到安王府及底下诸人府邸进出频繁。

很明显,是萧逸推动的。

裴月明皱了皱眉,“他想干什么”

萧逸想当新太子

这估计不大好实现啊。

这个问题他们之前已经议论过多次了,最后一致认为,皇帝目前应不会想着立新太子了,最起码在不短的一段时间里面都会是这样的的。

萧遇下台,一个萧逸,一个萧迟,剩下的这两位皇子,不管哪一个,都正值青壮且手掌权柄羽翼丰满。

皇帝立这么一个太子,不是自找烦恼么

他们能议论出来的结果,没道理萧逸那边掰扯不清楚的。

那他这是

难道就为了坑萧迟

众人小小商议一下,最后也只这么一个结果能说得通。

周淳左右看,和葛贤蒋弘等人都对视了一眼,他低声道“殿下,如今看来,这安王怕是要给您设套啊。”

在场的,或多或少都知道萧迟和皇帝这对父子之间的纠葛。萧迟历来都不爱提及他和皇帝之间的问题,但现在涉及了,也不好不说。

萧迟和皇帝再怎么磕绊,但把他和萧逸放一块,想来皇帝心里还是偏萧迟的。哪怕涉及权柄,这点感情怕是杠不前者。

不过现在萧逸也涉及权柄,这兄弟两个位置和待遇的是一样的。

现在问题就在这里了。

就连葛贤等知晓内情的也这么认为的,其他朝臣可想而知

一旦立新太子的说话炒热起来,自然而言的,朝臣的目光就会落到萧迟身上。

这就直接把萧迟再往皇帝的对立面猛推了一把了。

估计皇帝会立马出手削萧迟。

并不怎么复杂的手段,也不费力,使出来却很有效。

萧迟挑了挑眉,是这样吗

这招数似乎简单了点,不大符合萧逸一贯明明暗暗还爱放冷箭的处事风格。

葛贤捋了捋须,“可目前这局势,安王也没法使什么大动作。”

想发大招,起码也得先把水搅浑再伺机而动的。

这一点,大家都比较赞同的,段至诚也点头“说不定,他还有什么后着。”

后续的事,目前说不好。

但现在人家发招了,他们就先还还击再说。

段至诚道“我们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裴月明腰有点不舒服,挪了挪,她一听就明了,立即接话“我们把这事儿挑明。”

把它挑到明面上,挑到当朝正经议论的高度。

说到这里,她看一眼萧迟,萧迟明白她什么意思,撇撇嘴。

朝堂上,萧迟可不及萧逸人缘好。

形象和日常处事使然。

要知道朝堂上下,除了两党的人以外,还有很多中立派的,明哲保身谁也不偏。

但是吧,这些人对萧逸的观感普遍比萧迟好。

就拿上次皇帝下旨让萧逸闭门思过来说,那时萧逸还没曝光,中立派都不知情,也纷纷上折给他说情,甚至包括不明所以的皇帝亲信。

那就挑明来说,让皇帝看看谁更得群臣拥护呗。

“伯爷和娘娘说的不错。”

“对”

这个策略很好,大家一致赞成。

就剩一个问题。

一个比较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