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楼上(2 / 3)

但曹操依然爱不释手,每夜都要举烛细观,在舆图前一站就是半晌。

盖因这幅图囊括了大汉十三州。

老曹将舆图颇小心地在案上铺开,找到荀忻提起的那几处地名,沉默着陷入深思。

他的手指从扬州会稽郡移动,北上至丹阳郡,最终停在丹阳之北的徐州广陵郡。

“卿之意,孙策志在广陵。”老曹得出结论,抬眼望着荀忻。

“正是。”荀忻点头,“明公若属意陈君留广陵,以陈君智识,理应无忧。”

曹操听着这话,手指扣着书案,暗自思索,听闻建安元年时,孙策攻会稽,会稽太守王朗为孙策所败,溃逃时还被追上,被迫投降。王朗盛名之士仍败在孙策小儿之手,老曹犹豫起来,陈元龙

再一回想陈登收服海贼、围困吕布的战绩,曹操略微放下心来,名士与名士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

恐怕除了陈登外,徐扬二州再无可阻孙策之人。

这样看来,陈元龙不能轻易调离广陵。

“当是如此。”曹操应声,“孤当增添广陵守备。”

有所权衡后,曹操手抚舆图,专注看着下邳位置,叹道,“城破在即,吕布可以生擒矣。”

向来得意便张狂的老曹何以转了性情城破是好事,他却不喜反忧

荀忻接话问下去,“明公有何忧虑”

老曹卷起舆图,看着他道,“吕布若降,是杀是用”说罢站起身,把图物归原位。

荀忻跟着他起身,走到主帐的一角,“明公之意若何”

“杀之,可惜。”曹操顿了顿,转过身来,神色犹疑不决,“不杀,难制。”

吕布与刘备不同,败军之将,又声名狼藉,不论他想杀想用,世人都无可非议。关键问题在于,吕布确实是个人才,又确实难以控制,曹操不得不犹豫。

“明公若欲用之”荀忻既不愿建议杀人,又听出老曹还是馋吕布,当即顺着老曹的思路想下去,“吕布乃当世虎将,然有勇无谋,眼中唯利,得陈宫后,方如虎添翼。”

“明公若欲得用之,必先去吕布羽翼。”想要用吕布,必须得拆开陈宫、高顺这些吕布旧部,尤其是陈宫。

但即使是这样,以吕布反复的性情,也难免会冒出“张宫”、“李宫”,用利益诱使吕布。

荀忻蹙眉,想到了吕布的家乡并州,“吕布出身并州边地,令其远走并州,资其以乱袁绍”

当年袁绍剿灭黑山军后,打通了自冀州向太行山西行的道路,顺利掌控并州。让吕布回并州,招拢乡勇,或许能在袁绍后方伏下一支奇兵。

“放虎归山耶”曹操思忖这么做的可能性,片刻后摇摇头,慢慢走回主位坐下。

“潜送吕布经关中至并州,说明利害,并留其妻女为质,或许可御猛虎。”荀忻垂眸站在原地,说出他方才想出的计划,“即使日后吕布反覆,远在并州,于我曹无妨。”

听到这话老曹可耻地心动了,他一遍遍捋着胡须,吸气沉吟,“如此”

帐中一时安静,营帐外的卫士行走声清晰可闻。

荀忻站着等了半晌,老曹终于开口,只听他叹息道,“此计不可为也。”

荀忻也叹一声,揖道,“仓促之计,至于错漏百出,明公见笑。”

这个计划太过理想化,实际实施起来可能会有很多突发状况。总而言之,没多大意义。

曹操望着他摇摇头,“元衡之计并无错处,只是”他缓缓道,“卿生在中原,不知边郡人情。”老曹示意他近前来坐下。

“并州仅余上党等数郡为汉人之地,余地已为匈奴定居。”曹操似叹非叹,“吕奉先谈何故乡,谈何故人”

吕布生在五原郡,本就是并州北边的边境,现在并州只剩下最南边的上党地区还在汉人的掌控之下,更别提边境一带。

荀忻的计划中,重要的一环是让吕布招募乡勇,但事实是,吕布的故乡早已不复存,于是吕奉先便失去了时人最重视的地缘影响力。

如果是西汉时还好办,匈奴入境他们驱赶便是了,但荀忻心里一沉,东汉时南匈奴已然归附汉朝,这些外族人是合法居民,有汉朝的身份证。

他们没理由,也不能驱逐已定居的匈奴人。

尤其是桓灵之际天下大乱,中原十室九空,劳动力大幅短缺,估计也没军阀舍得驱逐劳动力。

荀忻恭恭敬敬长揖拜道,“谢明公解惑。”

随着时间流逝,刻漏中的浮箭缓缓上升。两刻钟后,荀忻掀开帐门,和典韦、许褚颔首致意后往外走。

南北朝向来是中国历史之殇,课本上提及的内容少之又少。

此时荀忻察觉到,他所一知半解的历史恐怕全无用处,匈奴竟在此时就已定居并州,所谓的“五胡乱华”果真是他以为的外族侵略

下邳白门楼上,吕布望着城下乌泱泱的步骑,望着随风鼓起的曹军旌旗,战鼓隆隆敲响,敌方旗手站在高台上,待曹操挥鞭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