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儿觉得自己这一次的收获还是很大的。首先,她终于又见到了陆云闲,还收了他的玉佩,这表示以后就可以跟他搭上关系了。
李文儿心里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些郁闷,凭什么陆云泽不记得她了,她却记得他。还得要她费尽心思地接近他等到将来,她一定连本带利的收回来。
当然,李文儿也只是抽空想了想陆云泽,毕竟她还有许多事情要忙。
她要打理菜园、喂鸡喂鸭,还得为新家采买各种零碎东西,还要筹备开店的事。
好在小武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能干,能帮她不少忙。再加上堂弟李小满帮着,李文儿还算能勉强应付。等到春耕过后,李二柱和钱氏也会过来看看,帮着干些力气活。
时光飞梭,转眼间已经到了初夏时节。
河上的木桥终于搭建好了,大桥竣工那天,来了不少人。而李文儿早就在自己家的院子外面打了一面红色的酒旗,上面写着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小武面馆。
小武面馆就开在一楼的两间屋子里,这两间房子是通着的,一大一小两个套间,屋子正对着院门,里面布置得很简单,墙面刷得雪白,里面的地是用石砖铺成的,显得十分干净利落。里面的小套间里是厨房,有三口锅灶,两小一大,两个案板,一大一小,大案板负责擀面条,小案板负责切菜切肉。案板上面的墙上钉了不少搁物架,上面放些瓶瓶罐罐的东西。紧挨着小案板的是一个储物柜子,里面放些米面粮油蔬菜之类的东西。外间的屋子是用来招待客人的,一共摆了五六张桌子。桌椅都是新做的,散发着木头的清香,地面、墙面都是又干净又清爽,让人看了就觉得十分不错。
李文儿本来不指望有什么生意,毕竟一切都才刚刚开始。没想到的是,他们刚开门不久,还真有人上门来尝鲜。
客人上门,姐弟俩自然是热情招待。李小武负责擀面,李文儿负责切菜下面,而李小满的任务自然就是烧火了。三分配合得十分默契。客人见开店迎客的竟然是三个半大的孩子,心里难免有些迟疑犹豫,不过,他见李文儿和李小武虽然年纪不大,但待人接人十分礼貌,而且长得又不错,穿得也是十分干净清爽,他也就坐下来了。他没敢多点,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要了一碗面。
李文儿给客人泡了一壶菊花茶,说句稍等,就回厨房忙碌去了。
她是身兼多重身份,当完店小二又当厨房杂工。
李小武开始擀面,李文儿动作麻利的洗菜切菜,然后再在锅里过油过炒一下,再把炒好的菜盛出来,添上水,等到水烧开,李小武的面也擀好了,李文儿开始下面,配菜,一气呵成。
不多一会儿,面条就下好了,热腾腾地一大碗端了出去。面条粗细刚好,还面还有一些青菜,汤清亮亮的,菜翠绿翠绿的,上面还飘着几滴油花,让人一看就颇有食欲。
客人对面条的卖相十分满意,等凉了一会儿才下口品尝,他这一下口就忍不住出声赞道“唔,真好吃,真没想到在穷乡僻壤还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面。”看来,方才他是小看了这两个半大孩子,
客人把面吃了个精光,甚至连汤都喝完了,吃完付了钱,满意地离开了。
接下来,陆续又有其他客人试探着进来。
有的人要了碗面,还有的人问有没有馒头包子卖。
李文儿只得把自己家吃的馒头拿出来卖给了客人。
至于小菜,那也简单,反正菜园子里有的是青菜,他们也可以做。不过,小武现在对于炒菜还是差点火候,对于自家吃是没问题,但是拿出来招待客人还是不行,因此李文儿还是得亲自上阵。
李文儿问客人点什么菜,那客人说,随意炒几个时蔬就好,一会儿他还有几个朋友要过来。
客人又问李文儿这卖不卖酒。李文儿笑道“我们是有酒,不过是都些淡酒。”
客人也笑道“没事,我们也只是助个兴而已。”
李文儿笑着去搬了一坛酒过来,然后开始摘菜炒菜。
刚好她的邻居刘氏这会儿正闲着,生怕李文儿忙不过来,就主动过来帮忙摘菜洗菜。
有人帮忙,李文儿的动作快了不少,不多时就做出了四菜一汤鸡蛋炒韭菜、烧茄子、干煸豆角、凉拌黄瓜、蘑菇汤。
那人看着桌上的菜色,十分满意地点点头“这色、香都不错,估计味道肯定错不了。”接着他又问李文儿能不能到外面的花丛旁吃饭,他和朋友们想一边吃饭一边欣赏风景。
李文儿当然应允了。她和刘氏一起把桌子抬到客人指定的位置。李文儿一看这客人还真会选位置,这个位置位于花前树下,凉凉的河风从河上吹过来,身边繁花似锦,头上有树荫遮挡,几个好友,喝点小酒就着小菜,谈天说地的,确实不失为一种快事。
李文儿当即决定在这个地方多摆几套桌椅,想必很受客人欢迎。
李文儿和小武把饭菜端上桌后,那位客人的三位友人刚好也过来了。四个人说说笑笑,一边吃菜一边闲谈。听上去,他们确实对李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