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夷光根据自己游历一年对大魏的了解,一直在和太子说着自己的见解,而且说得十分有激情,这在上一世,薛夷光觉得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她会觉得政事多么的枯燥无聊,但是现在薛夷光却能够明显感受到政治的魅力。
“所以你想要说什么”太子笑着对薛夷光问道。
“改革需要因地制宜。”薛夷光总结道“我们不可能将一条政令推行到大魏的所有地方,就像是田亩赋税我们也需要根据粮食的产量来定下不同的赋税等级,而且各地主政的官员也十分关键。”变法很难,但是任用官员也同样是个问题,如果官员贪腐严重,那么当地的百姓就八成是没有好日子过的。
“这确实是个问题,你说的很对。”太子笑道“果然比以前进步多了。”
听到太子的表扬,薛夷光笑了,又接着道“还有一个问题我想要和您说。”
“你说。”太子笑着道。
“就是科举的形式。”薛夷光接着道“其实,如今的科举以经义为主是很不科学的,唐朝时还有明算,明法等科目,这些大魏也是需要的,大魏工匠的地位普遍低下,但是有手艺的工匠真的很重要。”薛夷光知道这个时代重文轻工,因为农业为主,工业落后的情况,让大魏的人即便是太子这样目光深远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工业的重要性。
太子确实是第一次听到薛夷光提起这件事情,他之前以为薛夷光喜欢琢磨一些小东西,他虽然不觉得是奇技淫巧,但是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虽然薛夷光造出了玻璃,也赚了很多的钱,但是玻璃在这个时代的用处并不多,除了一些玻璃器皿便是当作窗户之类的,至于其他的东西都是些女孩子爱用的,太子爷就更不在意了。
“怎么说”太子知道薛夷光宿慧,所以对她的话也从不忽视,小姑娘提出来的东西有些很不符合这个时代,但是却能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
薛夷光看到太子愿意听自己的话,赶紧说道“殿下知道纺织机织布的时间吧,不说之前的搓条,纺线,染色,只最后在纺织机上,一个人一天不停地织布,也得七到十天才能织出来一匹,但我现在手中有一种改革纺织机的方法,可以将原本的生产一匹布七到十天提高到一天就可以,殿下试想,这样会带来什么”
太子对于薛夷光所说的方法是有些震惊的,但是结果却不难想到,“那样布匹的价格将会变得低廉,百姓人人每年都可穿上新衣。”
“是的。”薛夷光点头接着道“那如果有一天纺织机不用人就能够织布了呢到那个时候大魏又将变成什么样”社会之所以贫穷最大的原因就是生产力的低下,而生产力的低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的落后。工业的出现虽然会给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力,但是总体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如果说缩短织布的时间这点太子还能够接受,但是对于薛夷光所说的不用人就可以纺织,太子是不信的,“不用人又怎么纺织”
薛夷光现在没有办法给太子解释工业问题,只能道“等我科举完,我试着给您做一个。”薛夷光自然不会做工业纺织机,但是她会做最简易的蒸汽机,虽然薛夷光不是学理科的人,但是她学蒸汽机的时候,是有老师给他们演示过蒸汽机的具体原理的,后来她又好奇,所以亲自动手做过一台小的蒸汽机,只是不知道以大魏现有的工业基础能不能做出来。
太子听到薛夷光会做,心中也好奇,自然也跟着应好。
接着薛夷光又道“若是让科举的潮流一直停留在经义或者是策论上,这真的会阻碍大魏的发展,虽然现在殿下可能并不觉得工者并不怎么在意,但是在之后殿下就会知道工者的重要。”其实根据历史统计,华夏在明朝后期之前都是远远超过西方国家的,但是正是因为之后特别是清朝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的发展,让学者的思想越来越束缚,越来越脱离世界发展的进程,这才有了之后那段屈辱的历史。
虽然历史出现了拐点,但是薛夷光同样害怕相同的历史再在这个时空重演,她知道跟太子说一次这样的话,太子也许不会重视,但是她相信经常提及,再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让太子的观念发生改变。
科举选的是官员,考取治国之策这没有任何毛病,薛夷光所希望的是书院的开放和包容,她想要在学院里开设理工科的讲堂,这样才能让大魏的思想活跃起来,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大魏的发展。
太子对薛夷光的话,点点头道“你说的这些孤都会考虑,事情要一步步来,现在最重要的是将变法完成,另外你想要的航海孤已经帮你找好了人,你可以把你知道的航线和要找的东西告诉他们,他们会找到的。”
薛夷光听到后惊奇道“朝廷有钱了”航海是一个十分烧钱的东西,以前的薛夷光支撑不了,但是现在的薛夷光却可以了,只是她没有人手,大魏的国库虽然比先帝时期好上不少的,但是也应该不会做这么烧钱的事才对,薛夷光本来还以为要至少再登上几年才可以。
太子听后笑道“不是朝廷出的钱,钱是孤自己出的。”说完后看到小姑娘惊讶的目光,然后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