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教书先生用温水给狐狸擦了擦毛。整整两桶水,狐狸稍稍干净。它的毛色依旧灰扑扑,身上的伤口很深,至少十几处。它能活下来,简直是奇迹。
他出门的时候,狐狸窝在灶火旁边舔毛。
他回来的时候,灶房没有。院子里的那块肉不见了。
跟他一同回来的几个孩子问“狐狸呢”
“跑了。”
“不是死的吗”
“没有。”
“这么冷的天跑出去,也活不了了。”
等孩子都走后,教书先生开始看书。他看了一下午,房间里的光线暗下来他才放下书。
一进灶房,灰扑扑的狐狸窝在原来的地方,睡得正香。
教书先生一进门,狐狸就睁开了眼睛。一人一狐对视了一阵。
教书先生想真是漂亮的眼睛。今天比昨天还要漂亮。少了三分死气,多了两分灵气,看着你的样子,像能听懂人说话一样。
狐狸慢吞吞地爬起来,往边上挪了挪,开始舔伤口。
它之前窝的地方,是教书先生平时烧火要呆的地方。
哪里暖和呆哪里,可真是一只聪明的狐狸。
晚饭后,教书先生特意给灶房埋了碳,用量能撑到第二天早上。狐狸躺在灶房稻草堆上,已经睡着了。
他在旁边放了一碟肉。
半夜,床脚边响起稀稀疏疏的声音,没过一会儿,有什么重量压在被子上。
教书先生睁眼。
狐狸从床边钻进被子里,拱了拱,拱到里边儿,靠着最里边的床栏,趴成一团,没动静了。
小东西。
第二天一早,教书先生起来的时候狐狸竟然还在睡。他远远看了一眼,狐狸身上的伤口好像已经结痂了。
野生动物的自愈能力可真强。
今日休假,教书先生去镇上集市采购物资。他大部分的钱用来买了书。从书铺出来的时候路过告示栏,看到镇上乡绅高价收购珍稀山禽。
一等者黄金百两。
二等者黄金五十。
三等者黄金十两。
这是弥城的一个边陲小镇,百姓大多务农为生,以物易物和钱物交易并存,生活并不富沃,黄金一两几乎是一个家庭一辈子的收入。
小镇上有唯一一个酒馆,教书先生每次采购完都会去酒馆坐一坐。一壶最末等的清酒,一碟牛肉,他能细细喝上半个时辰。
今日酒馆里有人讨论那个告示。
“王乡士这次算下了血本了。”
“知道为什么吗”
“不知。王兄可有消息”
“按祖上情分说,吾家祖父和王乡士祖父有表舅兄之亲。我为寒门,志在士林,平日里极少和商贾富绅之亲来往,奈何血浓于水,老父又在王家做事,少不得听些不想知道的事来。”
“是是是,预祝王兄今年高中了。”
“逸王的百兽园下月建成,王乡士之孙王守业乃逸王青庒别苑一管事,王守业想被提拔进王府做事,托人写信回来,力求寻一珍禽”王秀才抿嘴笑笑,颇有些轻蔑。
其余几人懂了。
有人问“送一畜生就能进王府做事”
王秀才道“诸位有所不知,我们这个逸王,心不在朝堂,就嗜爱鸟兽草木,若有人进献心头好,不仅这畜生飞黄腾达,十几人伺候,进献的人也跟着鸡犬升天。小道消息说,逸王尤爱鸟。”
“难怪今早集市多了那么多卖鸟的。”
“猎户广撒网,是鸟就捉,普通的拿来卖,珍贵的拿去王乡士那里排队,指不定运气好,就被王家瞧上了呢。”
教书先生回去的时候提了两只野雉,十文钱,很便宜。
狐狸在窗台上晒太阳,瞧见他,慢吞吞坐了起来。
教书先生丢了一只野雉过去,狐狸低头瞧了瞧,没有动作。
“给你补身体的。”
狐狸瞧了他一眼。
教书先生没有管它,径直生火做饭去了。
他来此三月余,只会极其简单的清煮,什么食材都是切薄片,沸水煮熟,放少许盐,略凉即食。
等他做完饭出来,窗台上已经没有狐狸的身影,地上的野雉也不知所踪。
真是戒心极强的狐狸。
狐狸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屋里烛光昏昏,教书先生正点着油灯看书。
今天他新买了许多书,不忍释卷。
狐狸坐在离他一丈远的地方,目不转睛瞧着他。
教书先生放下书,朝它试探着招了招手。
狐狸先偏了偏头,随后才轻轻走到他身边。
“我看看你的伤。”狐狸身上有两处深可见骨的伤口,光靠动物的自愈能力是很难好的,他今日也买了药。
狐狸盯着他看。
教书先生慢慢地伸出手去,眼睛和它对视着,“要敷药。”手摸到了狐狸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