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3 / 5)

我还想问其他村民多收一些,我有用。”

苏玉兰突然这样说,陆志尧顿时便愣了下,重复着“多收一些”他疑惑地看着女人,问“这东西,有什么用”

苏玉兰对上男人好奇的黑眸,便笑说“这白木耳在我们家乡也叫银耳,这东西在这里不值钱,可在白城就值钱了。城里人都喜欢用来熬糖水,国营饭店也有一定量的需求。”

过两年放开了市场政策,普通百姓也可以做个体户以后,需求量更大了。

本来苏玉兰不想说,但毕竟陆志尧如今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没必要藏着掖着。

如果可以的话,苏玉兰也想陆志尧帮着点忙买些回来,他是本地人,知道哪个镇产量最多,而且他一个男人出外扫货比她要方便得多。

等到高考之后回城,说不定还能靠这么银耳赚一笔回城生活的资金。

苏玉兰的娘家关系复杂,母亲早亡,父亲后来再婚。

后母当时是带着个女儿嫁给了她父亲,苏玉兰名义上多了个妹,其实两人的年龄就差了那么一个月。

后来后母和父亲在婚后又生了个儿子,所以在那个家里,苏玉兰看起来就像是个外人。

那时候原主嫁给陆志尧时,还写了信回去,不过信是寄出去了,但却没有回音。等到陆家宝出生之后才寄了十块钱过来,但片言只字都没有给她写,就一点钱。

所以苏玉兰觉得即便以后可以回城,那个家也不可能会帮得了自己什么,自己还是得想办法赚更多钱,将来才可以在城里立足。

陆志尧默默点了点头,也没继续问了,只是说“那我下回去老周那让他帮忙点问问。”

在本村即便要收也收不了多少,一次半次倒是没问题,多了容易引来麻烦,这事还得靠老周那边的关系。

周国强当工匠到处去,人脉也广,找点儿这个白木耳不是难事。

陆志尧说办就办,跟苏玉兰磨蹭了一会之后便在村里转了一圈,以用白木耳喂鸡的借口收了一堆回来。

苏玉兰看着桌子上一堆的白木耳,顿时觉得这男人做事还真是靠谱,丝毫都不含糊。

还是没白疼他的。

吃过饭后,他们便去了集市买年货,顺便把糕点送了给姚大娘。

送完了糕点,他们便去了集市,前段时间已经买了不少东西,这会儿出来除了买些红糖和面粉之类的副食品,好像也没什么要买的了。

不过在集市上逛了一圈下来,居然也买了不少,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过年了。

到了晚上吃过饭后,大队长便骑着自行车载着他媳妇还有一个女人过来了,还拿了面粉木薯粉和红糖。

大队长和李大嫂走进了红砖房,见到苏玉兰后便说“苏知青,可要麻烦你了。”

苏玉兰刚刚做好了米饼,这会儿刚好可以跟着李大嫂一起做红糖发糕了。

“李大嫂可千万别这么说,外边冷,快进来坐。”

大队长看已经把人送来,便对她们说“我有事儿找他们村长商量,你在这好好跟苏知青学学怎么做菜,等会儿我回来接你。”

“苏知青,就有劳你了。”

苏玉兰不知道大队长有什么事儿这么着急找村长,脑光突然一现,想到了一个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事儿。

莫不成是关于田地的事儿

可不容她多想,大队长已经走出了红砖房。

大队长前脚一走,陆大嫂和几个女儿后脚便来了,红砖房顿时又热闹了起来。

陆大嫂现在脸上的笑容多了,虽然日子才刚刚开始,但整个人都好像不同了,有种一看就满面春风的感觉。更别说陆大嫂家的几个女儿,苏玉兰经常老远就听到她们几个的笑声,偶尔还有读书声。

这边是村尾,就住了几户人,她们再也不用故意降低声量,读书都藏着掖着的。

果然逃离了老陆家,谁都开心起来了。

人到齐了,苏玉兰便开始手把手教陆大嫂和李大嫂做红糖发糕,这原料都不贵,最贵也就是红糖了,不过他们南方地区很多地方都有种植甘蔗,虽贵,但并不会太过缺乏,比白糖要便宜一些。

李大嫂看着苏玉兰娴熟的手法,不禁感叹道“苏知青,还是你们城里人见多识广啊,会那么多菜式,厨艺也好。咱这小村子里都没谁会做这玩意儿的,我就在县里国营饭店见到过。”

陆大嫂抬眸看了看苏玉兰,说来也奇怪,这老三家的嫁到老陆家也有几年了,以前她懒是真的懒,也没怎么见过她进厨房,就算做点吃的,也随便炒个青菜就着白饭吃了。

哪像现在这般会那么多花样的食物

陆大嫂虽然觉得疑惑,但是想到可能是因为分了家,自个儿不动手也只有饿死的份,所以苏玉兰才会把食物给琢磨弄好吧。

苏玉兰没注意到陆大嫂的目光,只是随口道“我这算哪门子的厨艺,就是照着书本上做的,你们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把我那几本书拿回去琢磨琢磨。”

她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