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曾祖父何其不易才打下了这偌大的大唐江山,岂能就此拱手让人,当年天下初定,颉利可汗打到了长安城外,太宗皇帝守住了长安城。如今敌人再一次打到长安城外,咱们又如何能弃城而逃?”李适之几欲泣血。
“臣以为,如今之计唯有打开府库招募长安城内的青壮,抗击叛军,只要咱们能挡住叛军数月,等到河西军队来援,就能守住长安,守住祖宗基业!”
李隆基听着只觉得额顶青筋直跳。
招募青壮抵御叛军?倘若长安城里的青壮能跟安禄山的叛军相抗衡,那潼关怎么就失守了,潼关好歹还有高墙地利呢,长安城可没有潼关那么高的城墙。
拿什么抵抗安禄山?你的一腔忠义吗?要是忠义真有用,前面那么多城池怎么连一个月都没撑到就沦陷了?
“左相所言甚是,朕必定仔细考虑。”李隆基只能先安抚住李适之,随后又胡乱糊弄了几句就匆匆下朝,然后派人偷偷将杨国忠召入了宫中。
杨国忠听到圣人召唤他心里就已经知道了李隆基的心思。
恐怕圣人也不想留在长安城里等死,只是现在缺一个能让圣人能够心安理得弃城逃跑的理由罢了。
果然兴庆宫内李隆基已经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得坐都坐不住了。
“国忠,你说咱们该怎么办?”
杨国忠在心里骂了一句,你这不是早就想好要往哪跑了吗,还非要多此一举问我,把骂名扣在我身上是吧。
可面上却是一片恭敬。
“蜀中有天险可守,且天府之国沃土千里,有粮有地,实在是不二之选。陛下只需暂且忍耐一段时间,养精蓄锐招募精兵,日后必定能光复大唐江山。”
呸,你要真想光复江山就应该往北去,河朔二镇的精兵良将都在北边,那才适合调兵平乱。蜀中倒是安全了,剑南军什么样我还能不知道吗,依靠剑南军能收复天下才怪了。
只是这话杨国忠却没有说出来,他的目的又不是光复大唐江山,他只想安全加上享福,蜀中之地既安全又富裕,正合他意。
“剑南道还有寿安镇守,应当安全。”李隆基叹息一声。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年轻能打,还是自己亲女儿的李长安给了他不少的安全感。
起码李长安姓李,不会对大唐江山不利,也不会杀了他这个亲爹。
往日用兵如神的女儿让他忌惮,如今却只让他觉得安心极了。能征善战好啊,能征善战才能抵挡住安禄山叛军。
现在的李隆基疑神疑鬼极了,安禄山打到了面前,他才终于明白了安禄山非但不是草包还的确是猛将。甚至他不擅长战术的脑子里还进行了换算,封常清面对安禄山只敢死守虎牢关,高仙芝面对安禄山也只敢死守潼关,封常清高仙芝都打不过安禄山,四舍五入大唐将领没人是安禄山的对手。
都打不过安禄山,那他的安全怎么办?
杨国忠沉默片刻,似乎是被李隆基一番不要脸的说法震惊住了。
当初不是你示意我把寿安公主打压出长安城吗?现在也好意思再贴上去?
不过想起安禄山和他曾经的那桩合作,杨国忠心里也安稳了不少。
安禄山似乎十分忌惮寿安公主。
“陛下,那咱们何日出发去往蜀郡?”杨国忠有心催促李隆基再快一些。
长安城一旦破了,安禄山要杀的第一个人肯定是他。
李隆基咬牙道:“你立刻整兵,明日入夜就走。”
说是还有五日才打到长安城,可谁知道是真是假,潼关和长安城离得这么近,万一安禄山不休整直接带兵来打长安怎么办?
“臣领旨。”
李隆基的想法和杨国忠不谋而合,平日做事能拖就拖的杨国忠如今一溜烟就出了兴庆宫恨不得立刻长翅膀就飞出长安城。
大殿内只留下李隆基一人。
李隆基跌坐在椅上,双目无神看着空荡荡的大殿。
“……悔之晚矣啊。”
一滴浊泪从李隆基眼角滑落,他的心脏上仿佛趴了一只毒蜈蚣,紧紧扒着他的心脏不放,啃食着他的心肝。
兵临城下,李隆基才骤然惊醒,原来他不是无所不能的圣人。
天下人喊他千万遍圣人,他便以为自己当真是圣人。
可假的终究是假的。
大唐江山或许要亡在他手上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