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第二百十八章(4 / 5)

回到七零年代 缓归矣 10620 字 2023-12-19

可真快。”

“可不是,一眨眼孩子就长大了。”许向华不胜唏嘘,转眼,跟在他后头要糖吃的妹子都是三个孩子的妈,成职场女强人了。

“我也要去喝喜酒,我还要再去看长城。”周如飞小朋友叫起来,上个暑假,他们三兄妹去首都看望外婆,在小舅舅家里住了一个月。

“看你期中考试成绩,考进了年纪五十我就跟你们老师请假带你去喝喜酒。”许芬芳画饼。

周如飞顿时垮了脸。

逗得众人不厚道的笑起来。

第二天,父女俩又回了一趟老家,按着当地风俗祭拜先人,告知许清嘉要结婚的好消息。

陪着过来祭拜的几个许氏本家瞅着许老头的墓碑,暗想这老头就是作,不然现在过得就是老太爷一样的生活。瞧瞧孙秀花,跟着儿子住在首都的大房子里,穿金戴银还有人伺候,老来享福咯。

随后许向华发请帖给几家走得近的亲友,他们承担机票住宿,能来最好,不能来也会在老家摆个酒宴请,不叫人说嘴。

毕竟三个小的在老家长了几年,这个礼数还是守的,等到孙辈婚嫁就能免了这一礼。

收了一箩筐的道喜声后,父女俩一路南下达到鹏城。

鹏城是许向华事业的一个中心点,贸易公司和运输公司总部都在这边。

顺便许清嘉还去通达公司了一趟,去年赵华强带人成功研发出自己的交换机,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了一半,迅速占领市场,利润颇丰。

赵华强一干人终于开启人生赢家的模式,买房买车买大哥大许清嘉也终于在砸了三年钱之后开始收获果实。

不过许清嘉显然并不满足于此,赵华强他们也是。短暂的狂欢之后,大部分利润都投入到研发和公司扩张之中,技术创新带来的市场利益巨大的让人上瘾。

“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买还是不如造好。”许向华感慨,这些年为了省钱省事以及立竿见影的效果,走的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路线,市场换技术的理念大行其道,可人家这技术是看得见摸不着的。说白了就是给人家打工,最大那块肉被人家外资分走了,自己只能吃到一点边角料。

许向华自己开冰箱厂的,最有体会,一台冰箱,核心零件全部都是进口,离了人家玩不转,有求于人所以受制于人。只能二孙子似的捧着供应商,将绝大部分利润双手奉上。受了几回气以后,许向华就试图自主研发,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技术上自力更生才是王道,爸,咱们不着急耐心等啊,研发部肯定会出成果的。”天津的冰箱研发成果和砸进去的钱大不相符,也亏得许家还有其他来钱快的生意,要不然早放弃了。所以细想想真不怪人想买不想造,追逐利润是商人的天性。

许向华笑笑,“还用你说,这么多钱都砸下去,现在放弃,之前的投资不就全打水漂了。”

许清嘉笑,“就是,咱们这是厚积薄发。爸,明年我们想直接进高校招聘试试看,把钱给到位,说不准能找到几个人才。”这两年物价上涨的厉害,工资却没怎么涨,加上国企普遍不景气,私企渐渐走入一些大学生的视野之中。

“成啊,人事这块说好了归你管。”这一趟下来主要就是为了让她了解各个公司的人事架构,为后期的整合做准备。

一路走下来,闺女提出了不少问题,公司的人事管理不够制度化规范化,薪酬福利体系不够完善,员工培训一片空白

这些年只顾着扩张了,是该缓下脚步来消化消化,不然大而乱早晚会倒,休息自省是为了更快的奔跑。

在鹏城这几天,许清嘉和许向华还腾空和许家武他们吃了一顿饭。

这两年,大家变化都不少。许家武和马大雅生了个女儿,刚刚八个月大。孩子叫许静好,岁月静好,承载了父母最衷心的祝福。

许家双五年医科毕业,进了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经过上海时还和他吃了一顿饭送了请帖,小伙子长得精精神神还是医生,将来差不了。

许家全也交女朋友了,今天一块来了,挺腼腆清秀的小姑娘,在民办幼儿园当幼师,今年才二十岁,比许家全小了一岁。

事先知情的许清嘉送上见面礼。

温倩倩看了看许家全。

许家全去看许家武,许家武点了点头。

“谢谢四叔,二姐。”温倩倩声音轻轻的。

许清嘉笑了笑,又递上请帖,“到时候和全子一块来。”

温倩倩有些拘谨地笑了笑。

许清嘉又把一个小金锁戴在第一次见面的小静好胸前,“这是姑姑送你的礼物哈。”

小娃娃咧着嘴啊啊两声,吃着手好奇的望着许清嘉。

“真可爱。”许清嘉摸了摸她的脸。

抱着女儿的马大雅笑着道,“你以后的孩子会更可爱。”

许清嘉乐了乐,她也这么觉得。

那厢许向华听着许家武有买房的打算,一问是打算给许家全买婚房就道,“幸福花园的开发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