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议论起话剧已经是挺久之后的事情了, 而时间回转到之前, 京城初次话剧风潮之后, 话剧再掀起波涛, 这个在于欢喜冤家的连演
在欢喜冤家之前,玉梨班也只有一出西京往事而已。因为那时许多观众还处在一个接受期, 而且市场反响非常火爆,很多人其实都还没有看到。所以这个时候就算只有西京往事也没有什么, 大家就争着看西京往事就足够了。
而表演了一段时间之后,西京往事依旧每天满座, 一票难求。不过从话题度上已经不如一开始的时候了,所以说连翘和玉梨班,甚至话剧, 他们的运气都很好, 这个时候迎来了皇宫献艺。
有这样一个噱头, 更多的观众顺势被吸引。
也就是这个时候,连翘和玉梨班都觉得时间成熟了, 推出了欢喜冤家。玉梨班开始在四季阁两天连演, 一天演西京往事,一天演欢喜冤家。分成两组人马的好处就是这样了,辐射能力立刻成倍上涨
除了戏园子演戏,他们还能够去唱堂会尝到这个甜头之后, 连翘安排在玉梨班的负责人更加用心地去寻找合适进话剧团的新人苗子了。如今正是话剧的黄金发展时期,而手握玉梨班的名头,他们做话剧基本上是做多大规模就能赚多少啊
连翘给他安排的薪资是底薪加提成的, 而且提成给的并不小气帮玉梨班赚钱就是帮他自己赚钱,可不是就十分上心了
特别是此时玉梨班还是满负荷工作的,主要演员都没有一个替补如果再说到要排第三出戏的事情,人手更是捉襟见肘了。所以招新人这不是一个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了
而此时玉梨班的名声也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很多在戏曲行当混不出来的角儿,或者混的过得去,却觉得登顶无望,都对玉梨班很感兴趣玉梨班要招新人,还是比较容易的。
实际上要不是梨园行当的演员大都不是自由身,来应招的人数会膨胀不止一个档次
而相比从小培养话剧演员,短时间内玉梨班的规模扩宽也只能依赖于这种。毕竟小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而现在的玉梨班需要来之能战的生力军
不过这些繁杂的事情都是在舞台之外的地方做的,而观众能看到的东西只有舞台之前的一切。譬如西京往事中悲情的贵族青年男女,譬如欢喜冤家中充满巧合的命中注定我爱你
“这个欢喜冤家啊”看完了欢喜冤家,大家显然都很有话说。
最近几天报纸上都在宣传欢喜冤家即将在四季阁上演的事情,喜欢话剧的,或者对话剧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对连翘写的东西很有兴趣的,这些同行都开始问连翘要戏票。
虽然大家都不差一张票的钱,但是现在想要看欢喜冤家可不是一张票那么简单了他们差的是一张票吗当然不是
原本玉梨班的戏票就很难买了,之前排队买票的盛况还记忆犹新呢如今玉梨班扩大了规模,多了一个场次,理论上来说想看玉梨班的戏应该更容易一些才是。但事实上正好相反,因为皇宫献艺带来的热度,也因为两部戏互相给对方带来的流量,玉梨班现在的戏票比以前更难买到了
他们固然可以找黄牛高价买票,想来他们也不缺那个钱。但是大概是职业病吧,作者当久了,就不再习惯自己花钱买票了,即使自己并不差钱也是一样的。他们这些已经是知名作者的,因为手上掌握着巨大的流量,再加上和报官关系不一般,向来都是戏园子的座上宾。不论什么时候来戏园子,凭一张脸就能免票,这算是常规操作了。
西京往事是悲剧,欢喜冤家却是喜剧。在最初打响名号之时,西京往事这种让催泪炸弹显然更容易让民众记忆犹新,引起高热的话题讨论。然而当完成了最开始的一步,最终还是欢喜冤家这种喜剧更容易博得票房。
这是没办法的,悲剧向文艺小清新拍的再优秀,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占据票房榜首的依旧是被大家吐槽为平庸的合家欢电影。人性本能是追求圆满的,悲剧固然可以拿来欣赏和感动,但喜剧才具有更强大的普适性啊
正如相关从业者曾经说的很清楚的一样,追求稳妥的话,就拍喜剧好了只要不是太烂,规划又做的比较好,至少能够做到回本。
喜剧就是这样的存在。
现在新的话剧欢喜冤家一出,在原本西京往事的基础上发酵,立刻带来更加盛大的声势。原本喜欢话剧,但对于大悲剧不忍看的人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欢喜冤家的剧情看的人很快乐。
而且就剧情而论剧情,欢喜冤家本身在这个时代就属于非常厉害的作品了,不论是不是话剧。实际上,如果换成是、换成是戏曲,这个本子一样会走红
主要是欢喜冤家这个题材太新颖了谁会将男女主角安排成这样以前固然有欢喜冤家一样的男女主角,可是欢喜冤家的程度大概就是贾宝玉和林妹妹的程度了。会斗气拌嘴,偶尔嘴上也是不饶人的,然而追根究底,两个人其实是没有斗争这种东西的。
宝哥哥和林妹妹之间那不叫斗争,只不过是小孩子的玩耍,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