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上扑,拔腿就跑的话,除了心理上的恐惧,身上不会落下任何伤疤,真要薛花花用拳头,他怕薛花花控制不住力道把人弄死了。
薛花花不清楚陆建国心底真实的想法,解释道,“平白无故的我跟人打架干什么,是孙桂仙和孙永昌。”孙永昌也是个火爆脾气,不掂量掂量自己就敢动手,幸亏孙桂仙手里没工具,否则孙永昌非缺胳膊断腿不可。
经薛花花提醒陆建国才注意到孙桂仙,她头发乱糟糟的不说,脸上有几根手指印,用不着说,和孙永昌打架留下的。
顿时,陆建国松了口气,他真怕薛花花下手没个轻重把人弄死了,是孙桂仙就好,孙永昌毕竟是他亲哥,再下狠手都不至于弄死人,缓了两口气,他语重心长的劝孙桂仙,“孙桂仙哪,我和你说,打架是不对的,有什么话好好说,解决不了找我,我要是帮你解决不了就去公社找干部,听到没”
孙桂仙揉了揉火辣辣的脸颊,不服气的问,“陆建国,你和我老实说,今天打架的要是花花,你说的话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那当然了。”陆建国毫不避讳自己的偏心,“花花是咱生产队的能耐人,她要动手打谁,绝对是那人有问题,该打。”
孙桂仙听得想吐,嘟哝了句“马屁精。”转身进了灶房,舀水简单的洗了洗脸颊,整理整理衣服才出来,见陆德文陆明文他们围着薛花花说话,孙桂仙心头那个酸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陆德文他们生怕自个老娘吃亏,听到消息就赶过来帮忙,她呢,架都打完了丈夫儿子连个影儿都没有。
她活着有什么意思哦。
其实,刘老头他们听说孙桂仙和孙永昌打架,全家人都丢下活往猪场跑来着,只是到半路听人说打完了,孙永昌被打跑了,刘老头想着再去猪场也是浪费时间,不如回田里干活,就叫住儿子儿媳回去了。
事后刘老头和孙桂仙解释,孙桂仙不信,认定他们不肯帮自己,没准盼着自己死了才好。
孙桂仙把自己的想法和薛花花说,“亏我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关键时刻,个个不敢站出来帮我,你说说,养儿子有啥意思没意思,我想清楚了,秋收过后就跟他们分家,我和老头子过,他们搬出去,各过各的,洒脱。”
像刘云芳两口子,想买什么买什么吃,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钱不够花,日子别提多爽了,她也要学刘云芳分家。
抱着小明的刘云芳听到孙桂仙羡慕的话高兴得咧开了嘴,“分家,该分的时候就分,我跟老头子辛苦几十年,也就分家后日子轻松些,你们两口子每年的工分加起来不少,算上分家后他们该给的,轻轻松松就能生活。”
其实生产队很多人穷的根本在于养孩子,孩子不算劳动力,要靠大人的工分养活,孩子越多吃得越多,需要的粮食越多,而分来的粮食就那么点,哪儿够全家老少吃,故而像他们这种年纪的人想要轻松点,分家是明智的选择。
当然,也有人不认同这个观点,认为父母该和儿子住,帮着儿子养孙子,刘云芳以前是那么想的,现在她不那么想了,家是儿媳闹着分的,想让她出粮食养孙子,门都没有,她的粮食,想给谁给谁,她买的肉,想给谁吃给谁吃,才不管儿媳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呢。
小明坐在她腿上,手里捏着根薄荷糖,糖是罗梦莹寄来的,她已经订婚了,专门寄了喜糖来,信上写明是给三个孩子的,每人两包,为此,刘云芳有点不高兴,照理说该按照两家平分来分配,六包糖,薛花花两个孙子得了四包,她家小明才两包,而且糖是李雪梅随意拿的,她在旁边大致比较了下,明显剩下的四包糖装得更多。
只是陆明和李雪梅不高兴自己因为这种事斤斤计较,她不好提出来而已。
“我回家说说,他们要是答应,下个月就能分家。”孙桂仙被刘云芳说得蠢蠢欲动,转而问薛花花,“你觉得怎么样。”
薛花花没急着回答,而是反问,“要是分了家,大宝他们住哪儿去”刘家的情况不同,刘云芳几个儿子分家是分了钱的,建房子没欠多少债,孙桂仙家里还欠着外债,分家的话,外债得平摊,加上建房子搬家买家具等等,怕是够呛。
孙桂仙也想到这些了,叹气道,“算了算了,再过两年把帐还清了再说。”如今家里的外债全是因为孙子读书欠下的,这个时候分家,儿子们压力会很大,她想过好日子是真,但不至于要把儿子们逼到那个份上。
刘云芳不认同她的观点,“咱辛辛苦苦把他们拉扯大已经尽到父母的责任了,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养,咱哪儿管得了那么多,要我说,该分家的得分,管他们以后过得是好是坏,看他们自己的造化,跟咱没关系,咱劳累了一辈子,享几年福怎么了”
薛花花赞同刘云芳的说法,只是做父母的,哪儿有不为子女操心的这个年代,真正能享到福的是少之又少。
这方面孙桂仙和薛花花的观点差不多,自个儿享福子女受累的事儿她做不出来,左右缓两年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把家里的外债还完了就分。”
刘云芳撇嘴,“随便你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