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第 237 章(2 / 3)

罪名,到底还是不成立的。

这一点之前夏之海他们就早有预料了,之所以知道这不足以说明什么还坚持要告,不过就是想找个场合和机会把董老太的所作所为全部摊在阳光下叫大家看看罢了。

所有人自由心证,法律不能奈董老太如何,但每个人自己心里还都是有一杆秤的是非曲直,事实摆在眼前了,那就由大家自行判断好了。

反正从开庭后夏之海秘书收集上来的言论看,跟夏家熟悉的邻里亲朋们知道了这事儿后,无不是在骂董老太狠心的。

都说要不是她不给老爷子开门,那意外也不会发生,这事儿这辈子的法院不给认,到了阴曹地府,阎王爷也得把账算在她董老太的头上的

夏之海把这些话给两弟妹一传达,三人都算是松了一口气。起码舆论上,他们想让董老太被唾沫星子淹死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而至于真正的惩罚嘛,董老太倒也不能完全推脱掉,就遗嘱一事上,她确实是板上钉钉的违法了。

不光是言语的威胁有实在的证据证明,医院给出的认定报告也说明了夏老头当时的身体状况不够达到清醒的标准。

法官依照证据,以遗嘱人非自愿理智情况下所立遗嘱没有效力为由驳回了遗嘱上的遗产分配方式,按照法定继承的原则,将夏老头的遗产平均分给了夏家三儿女和董老太。

而又因董老太在夏老头生前有间接导致

老人疾病突发过世的嫌疑,且多次给予老爷子言语上的侮辱,法院判定她有权居住在老爷子名下的房子里,但她过世后,这份财产将被收回,再次分配给夏中原的三个儿女,她的孩子则不具有继承权。

这个宣判,有法可依,也算是间接将董老太虐待夏老头的罪名,以一个不大正式的方式,委婉着认可了。

考虑到她上了年纪,伪造威胁这些罪名即便认定,法官考虑到法理人情也不能真的让一老太太去坐牢。

且她贪图到财产数额也不算十分巨大,到不了那个程度,因此只是判定不给她多余的财产,算是处罚。而判决房产她只有使用权而不能买卖过户或者给她的亲子女继承,算是对于夏家三儿女,他们父亲生前受到的种种创伤的补偿了。

这是二审的结果,属于最后的不可更改的判决,谁都得服从且照着执行。

董老太太被告上法院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知道自己这辈子的名声算是毁了,想着如此情况下,唯一要紧的就是争夺财产了,可却不想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要到。

她恨啊,此时不光是恨夏家三兄妹追着她不放,非要咬下她一块肉来才算完,更是后悔自己当年怎么就因为想让她的一双儿女去占了丈夫大哥家和自己亲妹妹的财产,看他们没孩子就叫她的孩子给过继了去,记在了他们的名下,户口什么的全都给改了这件事。

当年看上去她的儿女们是获得了继承权,得到了他们大伯和小姨一生的积蓄的,但现在就是因为他们在法律上都不是自己的孩子了,便无权继承夏老头的任何财产。属于继子女那份同样应得的,跟夏家三兄妹平等的继承权,就这样没了。

董老太太的后悔太真实了,其实原本真的按照法律,夏老头的财产是要分成六份,平均给董老太、她的一儿一女还有夏家三兄妹的。

可是谁让她早年间自作聪明,自以为拿住了夏老头,不怕他的东西自己攥不到手上,就在她前夫那个无儿无女的大哥快要过世前把儿子给人家过继了出去,女儿也记到了亲妹妹户口上,就为了用只给这两人办场丧事的极小代价,让她的子女名正言顺地继承了这二人

一辈子的积攒呢。

当时看来占便宜的都是自家,但现在却也因为这分早年的小聪明,让她一家失去了多得夏老头两份财产的机会。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董老太太自己最是清楚自己养大的孩子什么品性了。现在她更担心的其实是她自己的晚年生活还能不能好了。

原本自己这个当妈的手里有好处可以漏给他们,他们也就对自己这个亲妈殷勤孝顺。

现在呢,因为自己,他们的名声也坏了,以后想来八成是要疏远她了。

而法律上他们的关系也从亲母子母女变成了亲戚关系,一双儿女自那之后就没了必须赡养她这个亲妈的法定义务了,也不知道他们还能不能对她好了,尤其还是明知自己离世后他们分不到一分房产的情况下,这就更难说了。

要么说同类人彼此最是了解彼此呢。董老太太从法院出来,知道这事儿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了,接受结果倒是快,立马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了

没了夏老头那高额的退休金补贴她的生活,儿女也嫌弃自己,以后离心是必然的。

如今她手里现在就只有一套只有使用权的房子,还不能卖出去换钱,如此就靠着她自己那每个月不到两千块的退休金,这日子还能不能过下去了

但凡生个大病,儿女真狠心不管的话,别说请保姆护工照顾自己了,就是医药费,怕也是承担不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