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凭着眼前的卖相,这位看起来年轻至极的早餐店老板娘身份已经不言而喻。
这不是一顿简简单单的搭伙吃饭,而是光明正大的宣示,显示自己的身份与来历。
陶典本想开口说话,却不想洛樱率先说了一句。
“陶叔叔,小陶,等久了吧,洗完手我们先吃饭,有什么事吃完饭再说。”
陶典咬了咬舌头,这丫头明知道他想要问什么,可一直不开口,主动权可在她的手里呢。
“老板,你这也太丰盛了。”
陶然看了这鸡,这虾,这丸子,不说别的,光是看着都是大菜啊,有鱼有肉的。
这要是天天中午这么吃,这招了自己一个小时工的成本也太高了。
听着自家闺女的感慨,陶典不由撇了撇嘴,啥闺女,傻二愣登的,咱爷俩都被人吃的死死了。
华国有句老话,吃了饭好办事。
这凡是求人办事帮忙,有求上门,总得吃了饭过了酒才好开口。
既然这洛家丫头让吃饭,那便先吃。陶典心里想着,早餐的味道都不错,让他来尝尝这几道曾经名扬京城海外的招牌菜,她这个传人做的怎么样。
香酥鸡,筷子轻轻一扒,陶典直接夹了一块的鸡肉。上桌时候虽然看着是金黄的整鸡,但实际上已经是剁好了的,剁好之后又拼成了整鸡的形状,十分考验人的手艺。
一份上好的香酥鸡,上桌的时候已然无需任何的蘸料。
随意地夹了一块鸡肉,鸡皮炸过轻薄极了,一口咬下去,脆而带着鸡油的香气。
腌制过的鸡肉先整再炸,外皮带着焦酥干香,吃在嘴里是无比入味的软嫩酥烂,清甜鲜美的鸡汁在舌尖上律动,这一口香酥鸡,无可挑剔
身为一名老饕,对于这道鲁菜经典香酥鸡,陶典深知要做出如此美味之难,难在腌制,难在蒸制,难在油炸火候的控制,知名的鲁地馆子能做得上好的也不多。
可眼前的这一道香酥鸡,堪称极品
便是洛亭老爷子在世,做出来的味道怕是也和眼前相差无两。
陶典喝了口水去除嘴里的味道,面色不变,筷子已经伸向了青虾卷汆。
青虾只剩了虾身虾尾,红白相间的身躯带着艳红的尾巴。虾肉与虾尾的勾连紧密,看起来就是肉质紧实的好虾。
一只虾入口,纯鲜之味,不过如此。虾肉吃起来十分的鲜美,吸足了
虾头虾脑的高汤,醇厚中又带着青虾独特的清甜,原汤原味,本味至极
而这道菜中的两点不止于此,还有笋,与那独特的糟姜片
入虾汤的糟姜片早已化去了一身的辛辣,酒香与鲜香裹着微微的辛香入口,独特至极。
即便这道青虾卷汆的做法与凤尾虾,汤大玉其他现代的普遍做法极为相似,可这糟姜片却是洛家楼这道菜最关键的一绝,无可取代。
青虾与糟姜片入肚,陶典的心情尤为复杂。
如果早几年这姑娘接手洛家楼,怎会落得如今这样。
水龙子属于汤菜,小盅肉丸汤,但又带着单独的蘸料碟,这也是一绝之处。
圆头圆脑的小肉圆子,不像是狮子头,也不像四喜丸子,本身没有浓油赤酱,却需要另一道蘸料配合,才能更加凸显它的味道。
肉圆子的表面光滑极了,用筷子夹住,蘸在碟子里的山葵汁子入口,陶典蘸着的有些多了,肉圆嫩滑带这些醇香,蘸汁清辣爽口,刚好抵消了那一份的厚重,吃起来清透许多,又格外的利口。
陶典继续喝水,这道水龙子,梁王府也上了这道招牌菜,罗庸将那肉圆子的内馅改过,吃起来肉香更足,但搭配着独门汁子却不合了。
但眼前的这一道水龙子,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三道招牌秘制菜,若让陶典来品评,便是洛家楼全盛之时,她这一手都是当仁不让的主厨。
他还没有再伸筷子,洛樱已经把醋笋推到了他面前。
陶典伸了筷子,洛家楼的腌醋笋呀,这是多少老饕念念不忘的那一口。
菜名叫醋笋,光是看着都以为是用醋来腌制的,京城的这些“吃主儿”没少在私下里研究过到底是怎么腌出来的这个味道。
可多少人怎么实验都腌制不出来洛家楼的那个味道,直到洛家楼倒闭,依然是无人知晓,一直都是未解之谜。
这腌醋笋的秘方,连罗庸都不知道,随着洛亭老爷子的离世,仿佛就如同那些不传之谜一般,彻底消失在了世上。
洛樱此刻若是知道陶典的想法只怕会失笑,这醋笋真不费什么工,只不过虽然叫了醋笋的名头,做法却与醋没有半点关系。
这醋笋可废料,要用上好的毛笋扁笋,先用笋汤混了糖霜白梅,再加上姜汁调和好,之后放入竹笋进行腌制,全程没有醋。
陶典夹起一块醋笋,本应玉白的竹笋染了一层浓色,带着几分的透亮,还有那闻起来的淡淡酸香都和记忆里的醋笋一模一样。
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