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2 / 2)

处,就算爸爸在,日子也不好过。还不如直接分家,落得个清静。好在爱国已经七岁了,用不着太操心。以后我下田就带着他,教他学着挣工分,日子总不至于太差的。”

董翠华点点头,却还是哭。

她的女儿命太苦了

母女两又说了会贴己话,瞧着时间已经不早,终于还是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刘静云的弟弟刘红兵,以及弟媳郭杏花起床,见到刘静云母子出现在家里,并没有觉得意外。

刘静云昨晚上喊门的声音不小,小两口都听见了。

刘红兵本来想出去看一看的,却被郭杏花制止了。

她有些烦这个大姑姐,每次回娘家空着手不说,董翠华还总是偷偷接济她。

虽说她日子确实不好过,可这年头,又有哪个是好过的

就拿她来说吧,嫁的丈夫除了一张脸,哪哪都不行。才干了小半天活,就累的不行,都比不上她一个女人。婆婆还是个药罐子,挣不了工分还费钱,还总是补贴已经出嫁的女儿。

她好过吗

她也不好过。

郭杏花有时候甚至觉得,大姑姐过的不好,就是婆婆给惯的。一回两回的接济,让冯家知道大姑姐还有娘家可以指望,还不更加可劲的苛待她。

要是她的女儿啊,婆家敢这么欺负,上去就两巴掌,祖宗十八代的骂。看这些人还敢不敢胆肥。

在郭杏花看来,刘家人的通病就是软弱。

大姑姐这样,婆婆这样,她那个娇弱丈夫也是这样。

早上做饭的时候,郭杏花下意识的看了看装焦面的布袋子。

少了一些。

又看了猪油罐子。

缺了一小块。

婆婆果然给他们吃了焦面,她昨晚在房间里,就闻到猪油和焦面混合的香味了。

两碗焦面,郭杏花倒不至于小气。但摊上这么个大姑姐,心里烦啊好在这几年,婆婆生病,又没怎么做工,手头已经没钱了。

郭杏花便趁机将工分本霸占了过来,掌握住家里的经济命脉。婆婆就是想补贴,也没法想,顶多给些吃的用的。但如今郭杏花当家,她也不敢给太多。

看在大姑姐来的不是很频繁的份上,郭杏花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算了。

虽然,她对刘静云和婆婆有一肚子的意见,但面上,郭杏花还是挺客气的。见面主动喊姐,也没说什么膈应人的话。

到底是一家人,差不多的事情能忍就忍,这个道理她还是懂的。

做好了早饭,一家人坐在那里吃饭。刘静云忽然对刘红兵说“俊宝,今天能陪我去趟婆家吗”

刘红兵的原本叫刘俊宝。

文革那会儿,求生欲极强的刘父觉得“宝”这个字,地主气息太浓,便顺应当下潮流,给儿子改了名字。但家里人习惯了原来的名字,于是没外人的时候,便当作个小名叫着。

刘红兵奇怪的问刘静云,“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吗”

刘静云深吸一口气说“我打算找大队出面,跟我婆婆分家。怕一个人应付不过来,所以叫你跟我一块去。”

刘红兵顿时讶异,“你要分家”

刘静云点点头,却听刘红兵满是不赞同的说“分了家,你一个人怎么过啊还带着个孩子。姐,你可别义气用事。”

刘静云脸色顿时一沉,心里有些凉。却听弟媳突然气呼呼的说“什么叫一个人怎么过大姐又不是没手没脚,又不是不挣工分,怎么就过不下去了要我说,分了好,自己赚钱自己花,干活都觉得有劲。一天到位为别人做牛做马,还落不到好,这算什么事”

一番话,简直说到了刘静云的心里。

一直以来,她总觉得这个弟媳有些粗鄙无知,没想到最后,最懂自己的竟是她。

便听郭杏花又说“大姐,你别怕,我陪你去。我和俊宝都陪你去。”

刘静云顿时感动,看着郭杏花由衷的说“杏花,真是太谢谢你。”

郭杏花笑着说“一家人,客气什么。”心里却在想,大姑姐分了家,就可以自己赚钱自己花了,应该不会再跟娘家伸手了吧。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