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6 / 9)

了村里的外形。那么多人一起来,也没人特意注意她。教授们都来农场小学教学了,她也没来,一直在江湾屯,就住在胡家的仓房里,边儿上就是马棚,你要说她住马棚,也没法反驳。也没什么正经的工作,就是个改造嘛,其实就是闲呢。该有的照顾一点儿也没少了。

低调得来了这么长时间了,人们都快忘了还有这么一个人。更是从来没有人注意到,五十多岁的阿姨其实长得非常非常年轻,好看。

而且,除了最亲近的几个人之外,都没人知道她跟李英的母女关系。

平常也就是用帮屯子里来买东西,运豆腐的名义过来农场,母女倒也常见。

之前,方淮心还一直没明白,这样一个人,为啥会弄到这么个结果,如此识实务,不至于吧

还是黄芪说,这位阿姨,年轻的时候,是赛金花似的人物,她才明白了。怪不得呢。这时候的人里,她这样儿的,可不是在最头里嘛。

“白阿姨怎么相中小川了”按说农场林场加上江湾屯,知青两百多人,比小川优秀的也不少,小川到底是农村孩子,这阿姨怎么偏看上了他了呢

“说是觉得小川踏实。我看白阿姨是想让英子留在农场了。”孙小云是这么理解的。踏实的人多了,这个不能当理由的,这年头儿,有几个不踏实的。

“没错儿,就是这样。”方淮心觉得也是,要不是想让李英留在农场,为啥非得挑一个农场的子弟呢。别看李小川这一回来,成了没工作的闲人了。那不是还有李场长呢嘛,没工作也不过是暂时的而已。再说了,人家也能开荒的,在上大学的时候,还能知道跟真正有本事的人学本事,这样的人,怎么不能把日子过好啊

想对于知青们还在幻想着遥遥无期的回城,还是李小川这样的更实际。

所谓的回城,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真的就只是一个不愿意放弃的希望而已。多少人都已经在当地结婚生子了。男知青这边儿随着年纪的增加,结婚的也越来越多了。

日子就是一天接着一天的过。

孩子们会翻身了,孩子们会坐着了,孩子们会爬了,孩子们能站起来走几步了,孩子们会走了。

这一年,也就过去了。

七一年,过得特别特别特别的快,方淮心就觉得,好像是一眨眼,一年就过去了。

会走会跑的小崽子们更难看了,一个没注意,他们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大冬天的,外面不能出去,屋里又是炉子又是火的,又怕他们磕着碰着,真是一刻也离不开人。

黄芪都快成了农场的人了。三位女教授也差不多不怎么上课了,一直在家里帮着看孩子。小祖宗们不爱哭,不爱闹,就是活泼、好动。

淘。

“男孩儿嘛,哪有不淘的。淘小子出好的。”老太太们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烦,还觉得孩子们淘得好。

罗始这一年出山好几回,有时候就是送点东西住上一宿就走了。有时候能多待上几天。东西都是从外面弄回来的,不易得的东西。

罗道士也偷着出来过两回。为了看孙子,啥险都敢冒了。

今年过年,夏天带着孙小云回去见家长了,两家人都在京城,打算办完了婚礼再回来的。英子跟小川也赶了过年前把事儿办了。李家有现成的房子,早给儿子结婚准备出来的,也不用大家再帮着盖房子了。许三喜跟张美娟也都嫁了知青,不过她们找的人都不是京城的,一个是哈市的,离家挺近的。一个是海上的,大南方呢。几年都别想回家。王桂花走了跟英子一样的路,嫁在了当地。不过她嫁的是林场的一个小伙子,也是人家看上了她,请人做的媒。

她们的宿舍就这么空下来,被还单着的女知青给占了。家具可没给她们留,过日子都用呢,几个人都给分了。

随着她们全都搬出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当年的痕记似乎是越来越少了。边工作,也都已完完全融入了工人当中,没什么区别了。

方淮心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结束。小酒盅那里收集到的资料,她已经很久都没有仔细看过了。除了知道姓林的那位死了,另外几位好像还都活得挺好。大领导的身体据说是不怎么好了,可也没有生命危险的迹像。没有大事发生,改变现状是不可能的。有大事发生,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好还是不好,谁也不知道。

她觉得现在这样的日子也挺好的。

不愁吃不愁喝的,还有这么多人帮着看孩子,都已经过得很习惯了。

没有什么勾心斗角,就这么安安静静的,陪着孩子长大。

也挺好的。

真的。

可偏偏她越想平静的时候,越平静不了。

夏天的时候,方南国来农场了。来看看外孙子,也看看老婆孩子。

“大领导起复了,拖拉机厂没有看着了,出来方便多了。”方淮远也跟着来了。同来的还有他女朋友,厂里会计的闺女,也在厂里上班,做出纳的。叫常红。特好看的一个姑娘,二十五了。那也比三十二岁的方淮远小好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