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永远都不会缺少不合群的人。
女知青这边李敏慧已经搬出去养猪了。剩下的人, 也绝不是大团结。只不过她们没有李敏慧的勇气,能适应被孤立的生活罢了。所以, 就尽可能的跟着集体活动, 哪怕是看不惯, 也不发表意见。有不喜欢的人, 少说话就是了。
这样的人,哪里都不会少。谁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
男知青的人数比女知青多一倍呢, 虽说男人相对来说,没有女人的心思细致, 也不那么计较,更容易过集体生活。可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有那么三两个不合群的。有个小眼镜, 一天到晚, 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捧着书本,这样的人, 也不知道他为啥要提前毕业下乡来。跟谁都不说话, 就是跟书本死磕。方淮心只在开大会的时候见过他几回,手里拿着的全是高中课本。她就觉着吧, 那孩子可能是脑子有点儿问题。
还有一个叫大壮的,家庭条件特别的不好, 这也没什么,这年头儿,谁家条件也都没有好到哪里去。可他跟夏天那种穷得特别坦然的还不一样,这人可能是过于自卑了, 以至于都走到虚荣的那一面去了。袜子只有桩是好的,每次还非得在人多的时候把他的白袜子露出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高档”线袜。鞋是十个人里八个人能买得起,五毛钱一双的绿胶鞋,知青们工资高,一个月五十多块钱,比京城工厂的工程师工资都高,很少有人再买绿胶鞋穿,都是帆布的运动鞋了。就他,还穿着呢,可人家说了,运动鞋捂脚,愿意得脚气。呵呵,正好相反吧
衣服裤子都是带补丁的,人家还特意再把没坏的地方补几个补丁,然后等磨得里外不一样颜色的时候,再把那补丁拆下来,说了,人家带补丁是为了“美观”。这时候男的服装都是带着两个上衣兜的,还都会插上一支钢笔,显示有文化。他得插上“两支”。其实大家都知道,那其中一个,就是个钢笔帽。另一个,也是早就不能用的破钢笔。
就是这么个人。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时候的人还是比较厚道的,也没人揭穿他。就是吧,有时候,这人也是真的烦人。干活的时候,老装大明白,各种瞎指挥,当然没有人听他的,可听着也聒噪呀。还有吃饭的时候,人家从来不跟着大伙到女知青院里改善伙食,说吃得都不爱吃了这个习惯不错,彼此清静。挺好。
这俩都是奇葩。还有不那么奇葩,但也比较神儿的人。一个叫丁建国的男生,长得吧,挺体面的。据说上学的时候,成绩也还行。可就这样处处没到顶尖的人。从来不上女知青院这边来,开会啥的,见到女知青或是农场里的女青年都躲着走。农场的女会计给他发工资,人家都义正辞严的,让把工资交给男出纳转交。说了,不能跟女同志多接触,怕女同志们为了他闹矛盾,影响不好
你说他这自信是哪来的呢要说长相吧,他还能比林援和罗玄长得体面就是夏天那种阳光型的,和高明那种儒雅型的,也比他要强吧戴个眼睛就好看了就有学问了就他上高中那破学校,这些知青里,一多半的学校都比他那学校好吧哪个不是积极分子,不是学霸了比家庭条件那就更没得比了,除了罗玄这种看上去一无所有的,和夏天大壮那样穷得底儿掉的,他也就能排个中档吧
自打知道他说女同胞们会为了他打起来。不用他躲,女青年们谁看到他都得躲远点儿,再让谁以为自己看上这样的傻子你说可怎么办呢
再加上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吧,方淮心的实验小组,七个人,再加上孙小云和李英,都算是一个小团体了。跟别的各种组合的起来的小团体多多少少都有点陌生的。大部分时候,也就是这九个人一起玩儿,一起行动什么的。偶尔也加上许三喜。
青年男女,在一起相处得时间久了。一个很现实,很合理的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谈恋爱的问题。
他们这一批的知青,家庭背景,还都比较单纯,没什么可指摘的地方。不像是今年刚刚下乡的十几万知青,已经有一部分是父母成分不好的了。这在知青里也就有了三六九等,父母成分不好的孩子,之前一般都是家境不错,没吃过啥苦的,生活习惯上跟工人家庭的还是不太一样的。这反而成了他们的原罪。成了鄙视链的最底端。
农场里的这一批,没这个顾虑。今年又没有新知青分过来,大家交起朋友来,就不用想那么多,比较自由。
女知青相对更受欢迎,这是很正常的。农场里,甚至是林场那边儿的小伙子们,都奔着女知青们使劲呢。城里来的姑娘,特别是她们还是京城里来的姑娘,在小伙子们眼里,那就是洋气,好看。跟乡土气息深厚的本地姑娘一比,生生就高出去一头来。
小伙子们一个个的心热得不行,老想到女知青身边热乎。可是女知青呢,京城里的姑娘,那眼光,能是一般二般的高吗普通的小伙子哪里能入得了眼。李敏慧养猪呢,不知道她那边什么情况。知青院这边儿,方淮心他们三个小的,还好些。年纪小嘛。都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呢。说不想处对象,谁也不能说人家有错。
许三喜她们六个,可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