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不知是不是因为多了苏小麦和小东,今年队里的猪长得格外好。
生产队长一高兴,就开了个小会,出来的时候便做主给苏小麦涨了公分。
从六个公分涨到八个公分,活计还不重,在村子里算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差事了。
刘老太听到这个消息,手里的饭碗都端不住了“什么八个公分”
苏小麦敷衍地嗯了声,心思早跑远了。她可不能满足现状当个养猪小妹,眼光总得放长远一点才是。
她得想办法去镇上一趟。
她穿到这里后就一直在桐乡村里,对外面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
这几个月,她费了不少力气,总算是把温饱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她还得好好了解下外面的现状,好为以后做打算。
她可从来没想过要在桐乡待一辈子。
正好今天生产队要去镇上拉种子,她昨天听春二婶提了一嘴,便惦记上了。
今天正好是一周一天的假,她得想办法蹭一蹭队上的老牛车。
而对她的敷衍,刘老太却一番常态地没有计较,而是一边转动着小眯缝眼,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甚至连苏小麦吃完饭,拉着小东出了门,她都没有表达自己的不满。
等她走远了,刘老太把桌子上的碗筷收拾到厨房里,然后悄悄拉住了苏大嫂“兰花儿,你过来。”
“娘,什么事啊”
刘老太坐在灶台前的小板凳上“兰花儿,这马上就开春,过几天就要上工了。”
“没事提这个干嘛我还不知道要上工了。”苏大嫂脸色不好看,说着就想往外走。
刘老太拉住她“地里的农活多累啊。”
“那还能不上工不成”她倒不想上工,但不上工吃什么。
“你啥啊,那小丫头片子的活多轻松,要想办法跟她缓过来,你不就不用下地了”刘老太说。
苏大嫂闻言一怔,尚且有些犹豫。
“我可是听说了,村头老谢家的那个小女儿,可是把轻活儿让给了她嫂子,那才是个懂事的。”刘老太说。
苏小麦还不知道自己出来一趟,养猪的活计已经被人惦记上了。
她和小东背着个小包袱站在村口,看到有人赶着牛车过来。
“有福叔”苏小麦仰着脸儿,笑着打招呼。
“是小麦丫头啊,你和小东在这干啥呢”苏有福是大队里的会计,他这一趟去镇上就是为了领种子。
苏小麦略微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有福叔,您这是要去镇上吗能不能带我和小东一程”
同一个村子的,也就是顺路的事儿,苏有福爽快地答应了“行,上来吧。”
苏小麦爬上了垫着稻草的牛车,和苏有福搭着话“有福叔,这去镇上一趟要多久啊”
苏有福一边赶着车,一边说“赶牛车要一个半小时,要是有拖拉机就快多了上次生产队借隔壁村的拖拉机交公粮,半个多钟头就到公社了。”
他眼里还带着羡慕,在这年头,哪个村子有一台拖拉机,那都是十分了不得的事情。
“不过如今饥荒也过去了,日子越来越好了。咱们队里今年还开荒了,过不了几年咱们肯定也有拖拉机”
苏小麦很认真地点点头“那是肯定的,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没人能比她这个非土著更了解后世的走向。
苏有福似乎也被她的话感染了一样,乐呵呵地哼起小曲儿来。
苏小麦坐在车上,看着沿途的风景。
桐乡村西边临山,往东边走,是一条长长的土路,路还算平整,但尘土很多,和后世的公路当然没法比。
她掏出来一块小破布,遮在口鼻处挡着外面的尘土。
小东看着姐姐,有样学样,把外衣的下摆往上撩起来,也遮住小脸儿。
看日头估计快十一点的时候,他们总算到了镇上。
苏有福从牛车下来“小麦,这镇上到了。我去公社拉种子,你和小东可以四处看看,不要走太远,约莫一个多小时咱们还在这里见。”
苏小麦脆生生地应了一声“我记着了有福叔,一会儿我们还在这等您。”
镇上到底是比村里繁华很多,路面平整,两边的房子也很整齐,和村里相比很是气派。
小东小手抓着苏小麦的衣摆,眼睛亮亮的“姐,城里真好。”
苏小麦看着两边矮矮的平房,点了点头“是比村里好。”但对她这个见过高楼大
厦的人来说,这镇上和她预想的差远了。
“走吧,我们去逛逛去。”
现在快到饭点了,街上陆陆续续有了人。
他们大部分穿的是灰色或者深蓝色的衣服,虽然不像村里人那样面黄肌瘦,但长得富态的几乎没有。
路边有一个国营饭店,苏小麦往探头看了看,里面没有几个顾客,窗口的人正凑在一起唠嗑。
这也是这个年代独有的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