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2 / 3)

个比周老姨娘年纪稍轻的妇人,这二位可没有周老姨娘的体面,还是老老实实地给清河郡主行了大礼。

“如海还有一庶弟,他的生母何老姨娘本该来见过郡主娘娘。只可惜国公爷过世后,何老姨娘便伤心过度,以至于有些疯言疯语。老身怕污了郡主娘娘的清听,所以不便让郡主娘娘见她。”

林家的主子就这么几个,在座的都长了清河郡主一辈的老人。

至于跟清河郡主同辈的林密姝和林如滁,他们到底是庶出,又是弟弟妹妹,所以没有资格在这儿跟清河郡主相见过,只能日后慢慢接触。

“郡主娘娘既已嫁了过来,那么正堂和东侧堂的屋子也该按照郡主娘娘的喜好尽快清出来。只是东侧堂的思水轩是皇后娘娘的闺阁,之前静亭公主来林府时也在皇后娘娘的闺阁里歇过脚,所以还望郡主娘娘见谅。”

既然新宗妇已经嫁了进来,林家太夫人也该把对家的钥匙和账本都交给儿媳,然后在一些琐碎事上多嘱咐些“至于未出阁的二丫头和滁儿,则随我们几个老太婆搬到西侧院,免得冲撞了郡主娘娘。待滁儿议婚后,西街的那一套三进的院子便给滁儿做婚房,这都是国公爷走前安排好的。”

“既然太夫人已经有了规章,那清河可就承情偷闲了。”清河郡主出嫁前还有些担心怎么跟小姑子和小叔子的相处,但没想到林家真如母亲所说那般简单清明,倒也省了她许多麻烦。

“郡主娘娘能下嫁林家,也是林家的福气。”林家老太太先递上台阶给清河郡主下了,才顺梯子请求道“还望郡主娘娘这个做嫂嫂的能多多提点我那个不成器的小孙女,她也快出阁了,请郡主娘娘不惜赐教。”

“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请不请,赐教不赐教的,倒显得生分了。”清河郡主出嫁前就打听过林府的小姑子,知道她是家生子姨娘所出的庶女,又是低嫁给一个耕读人家的从八品照磨,所以也愿意卖个好,让林家承了她的情。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更晚了,今天家里有人过生日,然后作者去查了下古代的嫁妆规格。

再次解释下为什么对女主和林如海称字,而对贾政贾赦称名。

第一,古代只有关系十分亲密之人,地位差距较大的上下级,还有大型家族祭祀、官员升迁的圣旨上才会称名,平常都是称字。甚至说的严重点,我跟你不熟,而你又不是在社会地位或官职上高出我一截,对我直呼其名等同于骂人。这也是为什么第二章我会提到封后圣旨上对林密妍的称呼是林姓,然后接个偏旁从水的生僻字。所以“密妍”是女主的字。战国时期,贵族女性出阁前的名只会出现在陪嫁的祭祀礼器上。如果有人对一位姑娘称呼其名,那绝对是十分不礼貌,甚至称得上找打的行为。

所以在看红楼梦时,我一直怀疑林黛玉中的“黛玉”是她的字而不是“名”,虽然曹公也写过宝玉问黛玉是否有表字时得到的回答是无,但是在一个类似明朝的架空时代里,若是林黛玉及笄前未取字,那么熟悉的人家应该称呼其为林家大小姐或是林家大姐儿,除非是贾母或者贾府的长辈,否则对其直呼其名真的是对黛玉的不尊重。至于奴婢,直呼主人的名字是想死吗

第二,贾赦,字恩侯。贾政,字存周。在文里并没有对贾家兄弟用字一方面是因为红楼梦里对其称呼都是名而不是字,估计有些读者会反应不过来。第二个原因是,旁人称呼贾赦为贾恩侯是称呼贾赦的字而不是官爵曹公真是细节控,贾赦的世袭爵位是一等将军,应该是犯了什么错才会被又降了几等,否则看他的字,应该是侯爵才对就像孔子字仲尼,知否里的顾廷烨字仲怀,很多时候古人的字都跟官爵和在家的顺序排位有关。

这里查的一等将军应该是伯爵差不多。

这里查了下古代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贵族女子的嫁妆标准是六十四抬,嫁入皇室的嫡福晋是在一百二十抬左右。而嫡出公主的规格高于嫡福晋毕竟嫡福晋在同房前还不算皇家人,地位默认比公主要低,应该在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抬左右除非是乾隆的固伦和敬公主那般特别得宠,又是嫡长女的身份。除非是帝后大婚,光绪帝和慈禧侄女大婚时,隆裕皇后的嫁妆是三百抬有一半是皇室送来的聘礼,否则光是陪嫁就要榨干一家人的全部财产,而顺治帝的废后当年陪嫁了二十万匹骏马。

这里静亭公主因为是得宠的皇后所出,又跟固伦和敬公主一样是皇帝的嫡长女,所以嫁妆规格超标,约在两百台。

剩下的庶出公主和静安公主的嫁妆规格在一百六十抬。

林密妍还没生下的老来女静悦公主的嫁妆比嫡出的姐姐少一点,在一百八十台。

s嫁妆都是有规矩的,很多疼爱女儿的人家真的要超格也是折了现银给姑娘,真的别相信那些两百台,三百抬的嫁妆,否则皇室就得怀疑你是吞了多少钱才弄来这么丰厚的嫁妆。感谢在20200111 17:43:2020200112 20:51: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樱雪 10瓶;槿初 9瓶;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