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月涨了不少,心里就有了危机感。
林青青当上经理她还可以抱大腿,可郑桂芳当上经理,和林青青为伍的她肯定会被清算。
她不想被清算,那么只能自己上。
想通这点后,何大姐豁然开朗,她觉得自己营业额也不差,这个月比上个月也高了不少。而且她比郑大姐还有优势她上个月营业额就翻三倍了。
既然郑大姐能参与竞争,她为什么不可以
“当然可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参与竞争的权利。”林青青说道。
其实,她宁可何大姐主动参与竞争,也不希望何大姐将所有希望压在她身上。不是怕背负别人的期待,说实话,她既然敢向高主任提出让大家都参与竞争,肯定是对自己有信心的,她也预料到了现在的局面。
她是怕何大姐将所有希望压在她身上,日后她当上经理后,得到的利益不如预期,反过来恨她。
这样可能将人心想得太险恶,但利益动人心,这是非常可能发生的事。
如果林青青真的当上门市部经理,她做事的时候肯定不能只考虑个人,而要考虑到供销社的利益。
如果她偏袒某个人,必然会导致其他人的不满,从而引发员工矛盾。而如果她对所有人都一样看待,像何大姐这样支持她的人又可能会心里不平,更何况何大姐本身就是竞争者之一。她不想从何大姐口中听到类似于“我为了支持你,放弃了竞争经历的机会”类似的话。
与其这样,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接受这份人情。
如果说刚才说那句话赌气的成分居多,那么得到林青青的回答后,她的心思彻底活动了起来。
求人不如求己,林青青当上经理抱她大腿,肯定比不上她自己当上经理强啊
只是何大姐又有点犹豫,问道“你到时候不会怪我吧”
“不会。”林青青说道。
有她这句话,何大姐就放心了,不再劝林青青努力工作赢过郑大姐,甚至心里隐隐期盼林青青说话算话不去努力。她没信心和林青青竞争,却不觉得自己差郑大姐什么。
不过何大姐想起来又问“那你以后还会让人到我这里买布料吗”
林青青笑道“当然,不管顾客去哪个柜台买,钱总是我们供销社赚了。”
林青青不是不知道何大姐的心思,无非是担心自己嘴上说没关系,心里却记恨她,不给她介绍顾客。认知到这一点后,林青青心里并没有伤心难过,因为她虽然一直和气待人,却从没想过要和同事发展成关系亲密的朋友,毕竟一旦牵扯到私人感情,很多问题都会变得复杂起来。
至于何大姐的担心,其实大可不必。
如果林青青会在意这件事,就不会向高主任提出变更考核人员,刚才也不会说那些话,而是会用言语打消何大姐参与竞争的心思。
而她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林青青想要的,并不只是一间小小的供销社的门市部经理。
她个人营业额做得再高,顶多就是让供销社的年终报表看起来好看点,年终福利发得更厚一点。
而想要从供销社做到百货大楼,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毕竟个人的力量终终究太渺小。因此,业绩断层不是林青青想要的,她希望看到的是大家齐头并进,一起进步。
林青青想,这也是高主任希望看到的局面,因为一门心思打压别人,排除异己的人,无法带领供销社走得长远。
但林青青并不会把这些话告诉别人,因为有些事她看得清,别人却未必。掏心掏肺不一定会换来感激,也可能是不以为然,或者冷嘲热讽,甚至于反咬一口。
人和人相处,还是得有所保留。
何大姐不知道林青青心里所想,所以她对林青青的话将信将疑,不过她没有表现出来,笑道“我当然相信你不是那么小气的人。”仿佛林青青不帮忙就是小气一样。
何大姐已经想好了,要是林青青说到做到,那她以后当上经理肯定会拉她一把。如果她说一套做一套,到时候也别怪她无情了。
到这时候,何大姐已经不觉得林青青能当上经理了。
何大姐变了。
如果说刚开始只是怀疑,那么等到她学何大姐放弃原定的休息后,门市部众人对此已经深信不疑。
对何大姐的转变,供销社的人持四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为林青青不值,之前何大姐摆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态度,张口闭口说支持她当经理,结果话才说出去多久,何大姐就藏不住自己的野心了。可怜林青青,给她介绍那么多顾客,帮助她达成业绩考核,结果喂出个白眼狼。
第二种态度是幸灾乐祸,如苗慧,她早看不惯林青青和何大姐装模作样了,一直盼着两人能搞起来,自己也能看场好戏,如今可算是如愿了。还有郑大姐,觉得何大姐先前说得那么好听,结果呵呵,又觉得林青青活该,谁让她识人不清。同时,郑大姐还盼着两人能吵起来,因为对她来说,水越浑越好。
第三种态度是觉得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