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个自行车也不好再逛,从百货大楼出来后,他们就直接回去了。
到家时刚好是午饭时间,于秀红正和儿子坐在门口吃饭,看他们骑着辆自行车回来,一脸惊讶问“你们买自行车了”
林青青从车上下来,笑着说“是啊。”
“哎呦呦。”于秀红端着碗踱着步子走过来,绕着自行车看着,“这是什么牌子的,多少钱”
“五羊的。”林青青从包里拿出钥匙,边开门边说,“不到一百六。”
“这么贵呢那你们怎么不买辆凤凰牌的咱们家属院好些人骑那个牌子的自行车。”于秀红好奇问。
“凤凰永久这些大牌子要买得排队,排队要个月甚至半年,我想买车主要是为了用,也不是图它那个牌子,就买了这辆。”林青青解释说,“而且这车价格还算便宜的,那些大品牌一辆自行车小两百了。”
于秀红没买过自行车,不大了解价格,听后吓了一跳“这么贵啊”
“是啊。”林青青推开大门说。
“自行车那么贵,我看还不如坐班车,建邦他爹一星期回来两次,车费也不到两毛钱。”于秀红原先羡慕别人买了自行车,心里也起了点心思,这会议问价格,算是彻底把这心思给摁下了。
谢巍推着自行车回屋,林青青则站在门口和于秀红说话“陈营长在营里用自行车还不方便,你上班的地方又在家属院里,是没必要买自行车。但我不一样,我每天上下班车费就要一毛五,要是中午回来一趟就得三毛了,算下来一个月光车费就要四块五到九块,就算办张公交月票,一个月也要六块钱,一年就是六十。”
“买辆自行车看着要一百多,但一辆自行车能用七八年,平摊下来一年才一二十块,算着不比坐车划得来”
于秀红听着又觉得林青青说得有道理“那你们这辆车买得还是挺划得来的。”
“要是划不来,也没人愿意买自行车了。”林青青说道。
自行车可是六十到八十年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能红火这么多年,肯定不光是因为轿车少的缘故。
和于秀红说完,林青青进屋拿饭盒和谢巍去食堂打饭
。
食堂离得近,两人也没骑车,慢悠悠走路过去。
经过二十七栋的时候,林青青被人喊住,往里看见是李春英,她端着饭碗往外走,看他们手里拿着饭盒说“你们今天没做饭啊要不来家里吃点我做的有多的。”
“我们刚从外面回来,没来得及,不用了,食堂也快到了。”林青青回答完又有些惊讶,“您今天不用上班”
李春英嗐了声说“哪能天天上班”又转身叫孩子来认人。
林青青之前来过李春英家里,见过她的一双儿女,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又说“那没事的话,我们先走了”
“真不在家吃啊”李春英又问。
“不麻烦了。”林青青摆手,和谢巍一起离开。
自从家里开火后,林青青就不怎么来食堂吃中晚饭了,以至于付大姐看见她好一阵诧异“今天没在家做饭啊”
“今天出去了一趟,才刚回来来不及。”林青青解释说,要了两个素菜。
付大姐边给她打菜边随口问“出去干啥了这么晚才回”
“之前我和谢巍结婚的时候,彩礼里面有三大件,但我们商量着要来随军嘛,就只买了手表。现在我上班了,想着买辆自行车方便点,所以今天就去市里把自行车买了。”
自从穿到七十年代后,林青青说话越来越注意影响了,这也导致明明一句“我们去市里买了辆自行车”就能说清楚的事,得用长篇大论来说明。
好在大家身处其中,都很理解这种说话方式,付大姐半点不觉得林青青话多,笑道“那可是喜事。”又问林青青买的自行车什么牌子的。
林青青说了品牌,付大姐皱眉说“这牌子我怎么没听过”
“不太出名吧。”林青青又把买凤凰永久需要排队的事说了。
付大姐听后咋舌“这也忒久了,你们现在买了也好,不然上班搭车也不方便。”说着将装好饭菜的饭盒递给林青青。
“我也是这么想的。”林青青接过饭盒,道谢后和谢巍找了个位置坐下。
吃饭的时候又有邻居过来打招呼,完了又要问她怎么来食堂吃。他们家厨房的煤炉正好放在靠窗的那边台面上,铁锅正好对着窗户,林青
青炒菜香味都要飘出去。时间长了,家属院不少人都知道谢团长媳妇做饭贼香这件事了,见她来食堂吃中饭好不诧异。
林青青无奈,只好把跟付大姐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然后又说一遍自行车的品牌。
等到好不容易能安静下来吃饭,饭菜都快凉了。
又一波人离开后谢巍说道“你这段时间认识了很多人。”
“街坊邻居都挺热情的。”林青青说,其实在人际交往上,她并不是非常主动的人,这一点在她的生活中也有迹可循。
在林青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