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惊讶。
王凤霞解释说“我听说谢团长二哥娶媳妇也出了两百彩礼。”
除了彩礼外,谢青山还买齐了三大件,当时她刚来到兴丰大队,听人念叨了谢家这场婚礼小半年。
有谢青山结婚的隆重在,如果谢巍只给两百彩礼,倒也不算多。
王凤霞正想着,就听念彩礼的人继续往下念“上海牌手表一块”
李娟咋舌“还有啊”
但这还没完,除了手表,还有自行车和缝纫机,当然,单子上也写明了,因为林青青婚后随军,所以这两样东西暂时不买,钱票交由林青青收好。
“这加起来得有七八百了吧”李娟拉着王凤霞嘀咕说,“谢家家底不得被掏空了”
王凤霞闻言笑了笑,一看她笑,李娟也反应过来。
普通人家娶媳妇一百彩礼要攒两三年,但谢巍工资高啊,按级别他一个月工资就有一两百。而且他在部队没什么开销,七八百块钱,一年就能攒下来了,根本不用谢家给他出这个钱。
是她
犯傻了。
李娟想着,也不由得羡慕起林青青来。
虽然早几年就有了结婚三大件的说法,却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毕竟一只上海牌手表就要一百左右,缝纫机、自行车也都不便宜,买齐起码得要四五百。这还只是钱,票更难得,一般单位也就年底评先进奖励一张。
这还是在城里,农村想置办齐三大件更不容易,结婚能有其中一样就足够吹嘘的了。
像谢宝山,结婚能买自行车也是因为他运气好,头一年年底刚因为干活卖力评上了劳动标兵,大队里奖下一张自行车票。
而谢青山结婚的时候,是女方那边非要三大件。谢青山当时求爷爷告奶奶,才换到一张自行车票一张手表票,缝纫机票实在寻摸不到,就想商量少一样行不行,但他媳妇娘家不肯松口,婚事一直僵持着。
后来是谢玉梅丈夫找关系,跟人换到一张缝纫机票,谢家置办齐东西,两人才结成婚。本来两家人原本商量的是七七年结婚,为这事硬生生拖了大半年,还差点黄了。
所以李杏芳虽然不说,心里对二媳妇还是有点隔阂。
当初谢青山结婚千难万难,到谢巍这里就都不是事了,不光是因为部队福利好,发到手上的票多,也因为谢家日子好过了。谢巍结婚,他自己有一张手表票,谢青山拿回一张自行车票,至于缝纫机林青青不想要,直接折成钱给林青青,不用再另外找人换票。
过程愉快没有波折,李杏芳看林青青自然满意,笑着将装了钱和票的红包递给她。
走完彩礼流程,酒席开始了。
虽然只是定亲,李杏芳也没抠抠索索的,一桌酒席有八道菜,三荤两素一汤加上两道凉盘。兴丰大队前几天刚杀猪,谢家分到了十斤肉,因为肥瘦相间,所以做成了红烧肉,另外还有红烧鲫鱼和蘑菇烧鸡,都是硬菜,就算是结婚酒席,也很能拿得出手了。
素菜则是清炒菜薹和滑藕片,菜薹是李杏芳在自家自留地种的,种的虽然不多,但菜薹杆子粗,全部掐了也能装一菜篮,足够酒席吃的。
莲藕则是兴丰大队池塘种的,水放干后大队社员将莲藕挖出来,大头卖到城里是额外收入,小头分
给大队社员。谢家也分到了二十来斤莲藕,这阵子天天吃,到今天还剩下小半,刚好酒席上全用了。
所以谢家酒席看着丰盛,实际上花钱的也就鸡和鱼,而且因为是定亲,酒席只摆了四桌,总共买了两只鸡四条鱼,算下来价钱也还好。
不过钱虽然花得不多,好些人家也舍不得这么办。因为大队里分了肉,一般都是直接腌掉,一月半月割一点,一直吃到年中。所以就算是办酒席,也很少舍得把肉全拿出来的。
还有鸡,这时候养家禽是有限制的,一般人家只养一只会下蛋的老母鸡,一般情况舍不得杀,所以谢家定亲宴这么多菜,花费最多的就是两只老母鸡。
所以这场定亲宴人人吃得心满意足,都说李杏芳大方舍得花钱,又谈起谢家出的嫁妆,直呼林青青有福气。
“累坏了吧”送走最后一波客人后,李杏芳对林青青说道。
林青青摇头说道“您忙了一天累坏了才是。”
李杏芳闻言拉过林青青的手,轻拍着说道“我累也心里高兴,等明年你们把婚事办了,我就彻底轻松了。”
谢玉梅在院子里帮忙收拾残局,听到这话笑道“我看你明年也轻松不了,巍子结婚了还有珊珊呢。”
“珊珊年纪还小,随她再玩两年。”李杏芳笑呵呵说道。
“三年前巍子回来,你不也这么说的”谢玉梅和李杏芳姑嫂关系亲近,说话也没那么多顾忌,学着李杏芳的话说,“村里二十七八结婚的青年都有,巍子还年轻,不着急。结果呢,后来急得嘴角起燎泡。”
宋燕也在院子里收拾东西,闻言笑道“可我娘在家里,珊珊却在省城工作,想操心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倒是小姑您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