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4(2 / 5)

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宋文礼先出头,他扫过四周,举起手。

他坐得笔直,“先生,文礼的长辈曾言,读书将有大用。”

“先生,我要读书科举,是为了改门换庭。”他家是商户。

“先生,我是家中独子,父亲亦要求我读书振兴家族。”

你一句我一句,陈秀才将其纳入耳中,却点点头并未表达意见。

赵言倒是从他们的回答中找到一丝规律,他们的所言,皆是围绕“为什么会来私塾读书”而言,这都是长辈施于他们的。

但稚言稚语显得尤其可爱。

陈秀才提出的简单问题,其实最终只简化为另一个问题:是什么促使你走上读书大道的

孩子的情绪很容易被挑起,他们七嘴八舌的,只能表达出最简单的想法,而最简单的话,却是你表达情绪最好的方式。

陈秀才点点头,“还有人有其它想法吗”

一群小萝卜头脑子里还在绞尽脑汁地想着。

赵言不经意间抬头,一向板正的陈秀才观察他们的眼神一点也不掩饰。

他心里咯噔一下,这也是个考核还是他想多了

赵言心绪转了一圈,举手表示想说话。

陈秀才落在赵言身上的目光多了些息,他好像记得方才一群人讨论时,就他还坐得端正不发表意见的。

“你说,”陈秀才示意。

他端正身子,板着小脸,气势有了,“学生以为,古来圣贤追求读书之道,千百年以来的趋势,读书的缘由大同小异,这亦然是学生读书的缘由,其中有二,一曰外在迫力,即长辈和家族要求,这是最浅的层次,深层次而言,读书带来的成果是吸引人的,学生是为了阿姐和姐夫好好读书,想出人头地;二曰内在迫力,即读书使人精神满足,修身知理,得体知世故,石头想要成为一个明理的人”

他尽量将回答表达出符合他这个年纪的简单。至于说走

上官途为官为民,那不是他这个年纪该提的。

陈秀才示意他坐下,边点头边摸着胡子。他是所有孩子里面理由说得最齐全的一个。

目前他得出两个关于赵言的结论:辩述能力强,聪明。

“好了,还有谁想说的”陈秀才继续问。

赵言埋着头微囧,继续装他的小孩。

接着另外有小孩重新举手,再次揪出其中细节表达看法。

赵言情绪缓和下来,坐得板正听他们讲述,耳边是稚言稚语,却也有一些道理,他心想果然不能小瞧古人。

陈秀才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他提出问题的举动,既活跃了气氛,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又间接了解了孩童的思维方式、个性,一举两得。

赵言听完最后的分析后心想:陈秀才也不是个死板的。

之后时间,陈秀才又诱导出两个问题由他们解答,针对性隐约愈强。赵言都有参与。他发现其中有几次,陈秀才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一上午时间过得飞快,中途休息一会。

下午他们则是开始识字。主要的启蒙书是“千三百”。即千字文,之后三字经、百家姓。这算是最基本的“认字”阶段。以前二者为主。

今日,在场所有学子未携带纸笔文具。

陈秀才显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将千字文的一小部分写到板上,省去抄写阶段,教他们认字,尔后诵读部分三字经,百家姓。这是学堂普遍的做法。

你能认多少,背多少,这时候就考验个人本事了。

赵言在看到字体结构时,嘘了口气,他勉强能认识这几个字。不过关于诵读,出人意料的是,他读了一遍就记住了。

接下来的时间,他开始习字。周遭的小伙伴,除了坐久了忍不住动两下,其余时间尤其认真听讲。

赵言在私塾的第一天,踏实而有趣。

临近下午四点,私塾放学,陈秀才打开大门,第一天上学,家长早早候在门口。

“爹”

“大伯,怎么是你来接我了,我爹呢”

一群小萝卜头奔至亲人身边,叽叽喳喳的。

赵言落在最后,小身子板从门口挤出来,他四处扫了一圈,在靠近墙的那边看见了憨姐夫。

张高似乎是刚赶

过来的,满头大汗,黑脸通红,略显狼狈,与这群来接孩子的富人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见石头看过来,他微局促地招招手。

“姐夫,”石头啪嗒跑过去,“你刚过来吗”

“嗯,雇主让我多搬了十袋,所以慢了,但我今日比别人多挣了两文钱”张高笑呵呵的。

赵言走近了,才见着他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湿哒哒地黏在后背。

“对了石头,我今日在码头吃的,这五文钱还给你。”张高伸手就要去掏钱。

“姐夫,不用,”

赵言看着他把钱兜回去,自觉牵上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