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原本不舍得儿子去部队辛苦的人家又蠢蠢欲动起来,想着什么时候能招兵,就把自己儿子也送过去。
一九七一年,葛秀兰和陆建军离婚。
转眼,就到了一九七七年。
这年十月,村里头的广播放了一则通知高考复起
村子里的知青都疯了,一个个挑灯夜读,也有知青和村民结合的家庭闹出了不少矛盾。
这一年,陆墨十七岁,早就高中毕业了,也早早下地干活,在外人眼里,是个能撑起家里的好小伙子。
这几年,村子里因为粮食丰收,有陆墨帮着出主意在村子里建了个养猪场,家家收入都不错,手头宽裕,房子翻新,也舍得买肉吃,对陆墨从指责变成了感激。
葛秀兰在村子里的名声也好起来了,她因为大丫上小学了,平时也跟着大丫读书认字,还学算术,因此养猪场建起来的时候,葛秀兰就当了个管理人员,村子里的人想要家里人多为养猪厂干活,就使劲和葛秀兰搞好关系。
葛秀兰被陆墨教导过,深知干实事的才能是让养猪场越来越好,对于偷奸耍滑的,一概不要,谁认真要谁,这种公平的处事原则,倒是让村子里的人更加服气。
大丫今年十岁,她上学也早,明年就要升初中,很有信心,此刻正监督陆墨复习“叔,你要好好高考”
认真脸。
并且抢夺了陆墨打发时间的制作小玩意儿下厨等等一系列活计
陆墨
别人家的高考生,还要每天下地还要担心家里不同意,他家的是不让下地连洗口碗都不同意。
陆墨过起了非常悠闲的备考生活,就是有点无聊。
好在,两个月后,就是高考。
陆家不差钱,一家四口都到县城招待所住着,葛秀兰带了口粮,借了小厨房给陆墨做饭。
小宝取了大名,叫陆明,是葛秀兰亲自取的。
陆明现在七岁,是个光荣的小学二年级生,负责给陆墨端茶倒水。
陆墨享受完一家人的伺候,带着支笔和准考证进了考场。
两天时间,一晃而过,陆家再次恢复了平静,葛秀兰三个内心焦急,却不敢在陆墨面前表现出来。
陆墨毕业都两年了,虽然之前考试成绩一直很好,可这两年都没见他摸过什么书,现在到底有多少把握
当然,她们对陆墨都是很有信心的,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全家有志一同的当作没事人一般,煎熬了一个月,通知下来了陆墨考中了,首都大学
村书记和大队长带人过来的,有省报记者市报记者,村民们好奇激动又不敢上前,只围在那窃窃私语。
村书记和大队长激动的脸都红了,对着记者有问必答,还给记者说了陆墨的光辉事迹带着大家一起养猪致富。
记者们还去了养猪场拍照,作为重点宣传,不愧是省状元,这脑子就是不一样。
考的好,是有奖励的,省里因为陆墨的事迹干脆将他立为典型,奖励也非常丰厚,市里县里就跟着一起奖励丰厚。
陆墨这一场考试,直接为陆家创收上千块。
陆家现在的家底,这笔钱算不得什么,但这钱的意义不一样,葛秀兰恨不得把钱装着供起来这辈子都不用留作传家宝。
陆家在村子里摆了次宴席,八卦婆如今对着人就说陆家的好话,谁让她儿子能干,被陆墨看中,在养猪场当了个小小的管事,八卦婆曾经对陆墨的怨恨,全部化成了感激。
养猪场规模已成,因为一开始就规矩严格,村子里的人都习惯了,陆墨也培养出来能接班的人,是大队长的儿子,身份足够能力足够,把养猪场交到他手里,村子里的人也信服。
开春,陆墨带着全家人去了首都。
陆珍陆明的教育很好,陆墨不时会带他们去一趟县城,还带他们去过省城,因此到了首都,两人没有怯场只有兴奋。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