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6章(3 / 4)

个丫头的气运,天道有轮回,这辈子,她就来还债了。

且张姗姗这辈子的日子,对比剧情里的七个丫头,真的算是在享福了。

陆墨没有再关注张家了,他因为身份暴露,又因国情特殊,被上头几个有实权的人保护下来,他付出的报酬就是给他们每人折了一些平安符,到了那些人的身份地位,已经什么都不缺了,陆墨不会多此一举给他们再来个续命,平安符足够还他们人情。

陆墨还是待在大河村,带着几个亲家上山抓蛇卖钱,几家都慢慢攒了不小的一笔。

李家的媳妇生产了,是龙凤胎,因为家里不缺钱,每天都有那么多收入,去医院生产花的那么十几块家里没有舍不得,母子平安落地。

张家年后先盖了新房,然后去陈家吃了一顿陈小子的喜酒,陈小子娶了一个镇上的媳妇,初中毕业,人温温柔柔的,两人后来就跟着陆墨抓蛇,再过几年,个体经济实行的时候跑到县城开了小吃店,逐渐在县城安家下来。

八十年代初,个体经济刚刚兴起,陆墨卖了两根野山参,把万把块钱分给几个儿子,赶他们出去创业了。

有这些钱撑腰,几人有了底气,又有陆墨点拨,自己老老实实脚踏实地,摊子就撑起来了。

而陆墨玄门中人的身份,也让上头的人关注,一些脑子不清想要找陆家人麻烦的,还没出手就被叫走了。

因此陆建国几个的生意做的都挺不错,渐渐地就攒了不少身家。

不过,几人都没儿子,这么多年下来,被陆墨洗脑成找个女婿也一样,半个儿子也是给养老的,况且自己手里钱那么多,今后就算没人养老,自己找个保姆伺候也行,还逍遥得很。

因此,他们对生儿子也没那么执着了。

最开始,他们就直接被陆墨丢去省城做生意,租了门面房,陆建国张大妮两个手艺好,就在学校对面开了小饭店,陆建党人沉默,但对木匠活感兴趣,这两年被陆墨丢给县城的老师傅跟着学了手艺,就在省城给人打家具,陆建军是个闲不住的,干脆跑去鹏城倒腾衣服蛤蟆镜之类,赚得更多。

陆墨和杨翠花两个每天就在家带带孩子,大丫几个年纪大了,之前跟着知青学了许多,课程并没有拉下,因此统统被丢到学校里上学去了。

几个小点的也放到幼儿园,与小朋友多多接触。

她们口袋里都有不少小零食,很容易交到小朋友,不过陆墨还是担心女孩子在外不安全,就干脆请了个退役军人教她们些手脚功夫。

过了几年,几个丫头都开始抽条了,一个个因为吃的好,一米六多一米七的,别看着人瘦瘦的,但一上手三个汉子都不是她们的对手。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一零年,陆墨和杨翠花年纪都很大了。

杨翠花早年受苦,能活到现在这个岁数已经是陆墨经常给她吃好的调养起来的。

杨翠花躺在病床上,她这不是生病,而是太老了器官衰竭,换句话说,要老死了。

杨翠花一眼眼看过去。

她的三个儿子很争气,一个把饭店做大了,一个是有名的木匠大师,还有一个开了个什么集团自己当老总,在大河村里是顶顶出息的。

她的七个孙女现在都结婚了,大孙女孩子都能打酱油,是她最喜欢的。

七个孙女婿一表人才,各有各的好。

杨翠花放下心,人这一辈子,还不就是那么点指望,儿女出息孝顺,她都得到了,没什么好遗憾的,她还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老封君的日子,从五十多岁起就不下地了,吃吃喝喝地四十来年,日子没有再逍遥了。

杨翠花道“我最值钱的,就是那柜子里的珠宝首饰,你们七个丫头分分。老大老二老三,你们现在都出息,自己就是个有钱人,妈也不留东西给你们了。”

陆建国几个已经泣不成声,他们现在不止自己出息,女儿也有出息,女儿每年给的孝敬就够他们花的,又哪里会去惦记老娘手里的点点东西。

实际上,杨翠花除了珠宝首饰,好东西还很多,但那都是陆墨弄过来的,在老太太心里,那是陆墨的东西,她死了,全是陆墨的,陆墨想给谁就给谁。

杨翠花又吃力地摸摸曾外孙的头“好孩子,听妈妈的话。”

随后将这些人都赶了出去,只留下陆墨一个。

“你”杨翠花眼神已经有些模糊了,她道,“谢谢你啊我知道你不是他真的谢谢你”

谢谢你这些年对陆家的帮助,谢谢你让几个儿子成才,谢谢你养大了孙女

很多感谢,杨翠花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些年就一直埋在心里。

她和老头子十八岁结婚,同床共枕那么多年,哪里不会了解老头子真的性子。

或许当初陆墨野山参的说法一时之间糊弄住了她,但后来陆墨做出来的一桩桩一件件,她的老头子做不出来,也没有那个能耐。

杨翠花辗转反侧,甚至在想,是不是这个人,害死了她的老头子,她最初的时候,还想过要不要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