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情渐浓慧哥周岁(3 / 4)

一份简单的契书。一来规定张五叔不能在镇子上卖豆腐。二来,张五叔的豆腐价格必须和黄家豆腐坊保持一致,不允许私自降价。当然,你若能抬价是你自己的事情。第三,每天从黄家豆腐坊订出去的豆腐,出了这个大门,能不能卖得出去就是你自己的事情。

张五叔痛快地按下了手印,他怕自己干不好,先与黄茂林商议,“茂林,我刚开始干,甚都不懂,每天要的豆腐不多,也就在咱们大黄湾附近转一转。”

黄茂林点头,“这是自然的,五叔这才开始,你想要太多我也不会给你。倘若卖不出去,岂不是坑了你。”

签订了契书之后,黄茂林又教了张五叔许多东西,比如一板豆腐大概有多重,一斤豆腐大概有多大一块。当天上午,黄茂林把张五叔留在自己家的倒座房里,让他看着自己如何切豆腐,一文钱的豆腐大概有多大,一斤黄豆大概能换多少豆腐。

第二天开始,张五叔上门定了两小板水豆腐和十几斤千豆腐,又加上十几斤豆腐渣,能把这些全部卖出去,他也能挣个二三十文钱的差价。

除了张五叔,另外还有一个人,是一位街坊的亲戚,姓刘,有个外号叫刘麻子。

黄茂林按照同样的规矩与他签订契书,也教了他一上午。刘麻子比较机灵,一学就会。

张五叔和刘麻子一起,二人刚开始干,订的量少,黄炎夏仍旧每天自己出去卖豆腐。渐渐的,张刘二人干熟了,每天从黄家豆腐坊订出去的豆腐越来越多,黄炎夏就渐渐减少自己的豆腐量。

帮儿子干活是黄炎夏如今最主要的事情,不干活他怎么好意思拿两百文钱。虽然黄茂林有孝心,但他也不是那种自己能动却全指望儿子的人。

豆腐坊里的人越来越多,梅香就不大管豆腐的事情。她如今三天两头带着郭家姑嫂做喜馍,还要回去给韩家榨油,剩下的时间就是打理家务事和带慧哥儿。

好在喜馍也不是天天做,榨油也不是天天去,梅香瞬间感觉自己比以前清闲了很多。

一闲下来,梅香就喜欢琢磨事情。自从韩敬平去世以后,梅香的日子仿佛从来没有闲下来过,她自己也适应了这种忙碌的生活。

现在忽然事情少了,梅香又想起很久以前的生活。

天气越来越暖和,梅香趁着闲功夫,给一家人都做了春衫。黄茂林的衣服好做,慧哥儿是男孩子,也不需要什么花样。只有梅香自己的衣服,她这次花了大力气。

除了这条裙子,她还给自己做了两件贴身穿的小衣。一件绣的梅花,一件绣的牡丹花。

第一天穿上新小衣,睡午觉的时候被黄茂林发现了,他两眼看得发直。

以前梅香做小衣,为了节约时间,有个样子就行了,很少花费功夫在上面绣花。

今日黄茂林头一次看到这样红彤彤的小衣,上面绣满了花朵。再看梅香乌发如云,香肩半裸,黄茂林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没成亲的时候,浑身燥热的仿佛要炸开了一样。

梅香的衣服越做越好看,花样越来越多。除了做衣裳,梅香还经常和镇上的娘子们讨论发髻。以前梅香只是简单的把头发挽起来,或戴一朵花,或插一根银簪子。

最近她不知跟谁学的,什么灵蛇髻、飞天髻,看的黄茂林整日豆腐也不想做,只想在房里守着她。

梅香刚开始还有些担心,怕人家说她过日子不知俭省,做个衣裳这么费事。

黄茂林得知后夜里悄悄安抚她,“我挣银子不就是给你们花的,你想买什么料子,只管去。这衣服做的真好看,再让我看看。”

说完,他又去摸梅香的小衣。

梅香拍开他的手,“黑灯瞎火,哪里能看得见”

黄茂林伸手轻轻摸了摸,“闭上眼睛我也能看见,真好看以后天天穿给我看”

梅香在黑暗中拧了他一把。

十八岁的梅香,仿佛又变成以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做衣裳、泡花茶、绣花梳头,还在院子里移栽了一些花朵。梅香从老家院子里的栀子花树上面面折了一枝插在院子里的花池里,又移栽了一棵小桂花树。

梅香家的正房院子比较大,抄手游廊和中间的甬道把整个院子隔成一个田字形。田字形的东北角是小桂花树,这和韩家老宅里的格局一样。西北角是一个花池子,里面有一棵小栀子花树,花池子内沿种了一圈儿的小野菊花种子,早晚能冒出来。院子其他地方还移栽了鸡冠花,垂花门附近种了几棵竹子。

明朗中途到梅香家来过一次,见到院子里的竹子,大加赞赏。

梅香笑话他,“以前家里要是有竹子,我给你做衣裳就不用费劲了,哪里还用什么花样子。”

黄茂林插话,“俗人也好,仙人也好,各有各的好。”

除了捯饬这些花花朵朵,梅香近来又开始练习写字。

除了写字,她还把以前读过的书又捡起来读。黄炎夏看到后觉得很奇怪,黄茂林告诉他这是读给慧哥儿听的。只要是为了孙子好,黄炎夏再没有反对的。他也庆幸给儿子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