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2 / 3)

司潮拿着那本原版书,翻了翻,也就勉强看懂书名。

“虽然我看不懂里面的内容,但我还是觉得徐老师你能写出这本书,军功章有我的一半啊”

徐青柚翻了翻白眼,“你不给我添乱就不错了,要不是你,我六月就能交稿。”

司潮捏住她的脸颊“你说这话良心不会痛吗如果没有我,你怕是连弄潮儿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徐青柚一想也是,确实是司潮给她打开了新的思路。她戳了戳司潮鼓着的脸颊,“行吧行吧,谢谢你。”

司潮凑过来,意味深长地问“你打算怎么谢我”

徐青柚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打什么主意,“昨晚不是才”

司潮笑得有点坏“昨晚是昨晚的,今天是为了庆祝你成功出版新书加餐。”

徐青柚“并不想要庆祝好吗”

学术著作一般的印量都很少,尤其英文版,徐青柚以为这次还会像上一本书那样默默无闻,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一个在美国读书的司潮大粉发了条微博。

弄潮儿1048我的天,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什么

下面配图是一本书的封面。

这位弄潮儿是学艺术的,经常会做一些关于司潮的手工或者画一些以司潮为主人公的小条漫,微博粉丝十几万。

这条微博一发出,很快就有弄潮儿们来围观。

我,我英语学得不好,这本书的标题是什么关于司潮粉丝的人类学考察是这么翻译的吗

楼上的姐妹,你的英语很好,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本书是写弄潮儿的

在哈佛读人类学的我立刻去图书馆查了一下,还真有这本书,啊啊啊啊

楼上的妹子,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本书都写了点什么吗

于是这位在哈佛读人类学的课代表在几个小时的快速后,做了一份中文版的读书笔记发在微博上,并且艾特了几位司潮的大粉和一些娱乐大v。

很快,“弄潮儿民族志”的关键词上了热搜,并且排名不断攀升。

那位妹子也是真学霸,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整本书的脉络做了梳理,并且在评论区补充了一段话。

这本书按照严格的民族志方法,运用了大量的实证材料和数据,对弄潮儿这一群体进行人类学视域下的考察。能拥有这样一本属于我们弄潮儿自己的民族志,我真的很幸福很骄傲,谢谢作者

因为这条微博上了热搜,来围观的就不只是弄潮儿了,路人们纷纷点进这个画风清奇的微博热搜,本来想看看弄潮儿们又在搞什么幺蛾子的网友们

我见过为粉丝写论文的,但为粉丝出专著,还是英文专著的,这是头一个。

好羡慕弄潮儿,为什么就写你们家啊酸了酸了,甜甜圈也想被写进专著里

甜甜圈是沈恬的粉丝,不止沈恬一家慕了,其他家的粉丝也都慕了。

弄潮儿们好幸福啊虽然这书英文的咱也看不懂,但还是想被学术大佬关注啊

学术大佬们,人类学家们康康我们啊

不关注饭圈的路人们,也是第一次见这种场面。

不得不说,弄潮儿们是真牛逼,藏龙卧虎啊

别的不说,只说写出一本英文专著的难度,我就想跪下了。

当然,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一些人阴阳怪气。

粉丝也值得研究,西红柿炒蛋都能写一篇博士论文这说法一点也没错。

这种东西有什么意义,哗众取宠而已。

但是这些评论很快就被一个弄潮儿的评论压了下去,这位妹子在大家都沉浸在弄潮儿被写成民族志的喜悦中时,看了一眼作者。

话说,我本来是想看看是哪位姐妹这么有才,把我们写成了书,结果我搜了一下这位姐妹的名字

她直接发了一张平大官网的截图,上面有徐青柚的个人资料和那张在非洲拍的照片。

这条评论很快被顶上了热评,随即被娱乐号搬运,顶上了热搜。

“徐青柚弄潮儿”空降热搜前十,弄潮儿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作为粉丝,占了两个热搜的感觉了,而且这两个热搜都无关撕逼无关掐架。

是我想的那样吗说,说不定只是巧合呢

青柚青柚青柚,我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不行了,信息量太大,我有点懵,求个课代表帮忙总结一下

课代表来了,1这位作者叫徐青柚。2这位作者在平大教人类学。3这位作者写了一本关于弄潮儿的书。剩下的事情你们自己体会。

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这是巧合

啊啊啊啊,大家冷静,这一定是巧合,这肯定是一个弄潮儿,名字里恰好带柚而已,大家不要一见到“柚”就想到吃柚子啊

眼看着弄潮儿又要自圆其说的时候,司潮微博上线。

所有弄潮儿屏气凝神,等着哥哥出来给个说法。

两分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