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一族(5 / 7)

年,宫人便忙着摆苹果、青果、莲子。苹果,取其平安意;青果,取其长青意,莲子更是有多子意头,太后可是很讲究这些彩头,每年都亲自看着宫女挑果子。

作为大孝子乾隆,亲娘事情他往往做出事必躬亲态度来,于是亲自动用龙爪摆了最上端苹果和青果。

孟姑姑在旁边老泪盈眶“皇上每年都记着给太后摆吉祥果,娘娘嘴里不说,每回却都特意将这两个果子留着不肯赏人。”

太后笑纹深深,骂道“这老货,在皇上跟前也这么嘴碎。”

孟姑姑挨了骂,心里却喜滋滋。

皇上也十分感动,许下每年必来承诺,母子俩就进入了更加其乐融融母慈子孝氛围。

趁着亲娘高兴,皇上开始婉转提出了自己意见“打从前几年起,皇额娘就提过再立一位贵妃之事,半年前巡行盛京,皇额娘再次提起,儿子也就将贵妃礼制完善了一二,只是立贵妃毕竟是后宫大事”

太后眼明心亮,又是亲娘,对自己儿子心思明白得透透,看来贵妃复宠很彻底啊。

太后慈眉善目地接过话来“皇帝,你要是问哀家主意,哀家倒是觉得再拖一拖为好,贵妃位贵重,不要轻许。”

皇上一怔,等等,半年前,太后还不是这么说啊。

要不然他也不会这么急着完善贵妃礼制。

太后笑得和气“这其一,自然是贵妃位少而贵,如今三妃,都是潜邸出来资历深远,虽说纯妃子嗣多,但到底是汉军旗,若两位贵妃都是汉姓,叫满洲老姓族里怎么想呢。再者,娴妃还是先帝爷亲赐给你侧福晋,难道叫潜邸格格一个两个都越过她去高氏是有个好阿玛,纯妃母家却也无甚人才。”

皇上在心里嘀咕三妃这样格局也不是一两年了,皇额娘怎么今儿拿这个说话。只是见太后有未尽之意,他也就不打断,静听下去。

果然太后脸上除了慈和,另外亮起一种光辉,她语气甚至都激动了几分“其二却是最要紧,哀家昨夜梦见先帝爷了。”

听到自己崩逝父皇,皇上肃然起身“可是父皇有什么吩咐给儿子”

太后眼里泪光闪动“先帝爷说,爱新觉罗家这一二年间必有嫡子”她语气微颤“既如此,庶子们亲额娘,便不必位份太高,妃位便足够了,省她们心大。”

太后是后宫女子,吃斋念佛久了,对托梦等事深信不疑。

皇上却是天子,未必信幽冥之事,只觉得额娘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老人家昼夜所念就是嫡孙和先帝爷,可不就一块梦见了。

只是他绝不会打破太后信仰,此事又合乎自己心意,于是立刻点头道“皇额娘说是。既如此,晋封贵妃之事就再等两年吧。”

太后擦了擦眼角泪,孟姑姑给换上一盏新胡桃茶来,太后呷了两口情绪稳定下来,然后笑吟吟看了看自己儿子“皇帝真是护着高氏啊,听说哀家闭门礼佛时候,高氏还抗了一回圣旨可如今哀家看着,高氏待遇倒像是立了大功。”

饶是皇上,叫自己亲娘这一句,也打趣脸上有点烧,开口道“皇额娘不知,经这一回事,贵妃脾性改了好些”

太后淡笑“哀家虽不大读书,却也听说过孔圣人一句千古名言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贵妃性情,只怕难改。”

哪怕皇上偏心偏到了爪哇国,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贵妃是上智,老娘意思分明是认定了爱妃下愚。

于是难得讪讪一笑。

太后自然不欲让自己儿子尴尬,见话说到这儿又给皇帝递台阶“不过皇帝既然觉得好,等翻过年去,贵妃养好了身子,叫她在哀家跟前待几日,哀家也瞧瞧她进益。”

皇上忙应下来。

直到皇上离去,孟姑姑才问道“娘娘拦了立贵妃事儿”

太后可不是寻常老太太,真迷信到以梦为真。

太后捻着佛珠“一来,半年前哀家催着皇上立贵妃,他心里就不太情愿;二来,哀家属意本就是娴妃,所以才在纯妃刚有孕时候就提册立贵妃一事,偏拖到现在,纯妃又生了个六阿哥出来,哀家难道开口强着皇上立娴妃不成”

孟姑姑低头太后娘娘对汉军旗出身妃子们是有一点心结,先帝爷齐妃李氏,贵妃年氏,都是太后曾经头上阴云。因而太后格外喜欢满洲大姓出身姑奶奶,娴妃娘娘稳重守矩,甚至有点刚硬脾气,在皇上跟前不显好,却很投太后喜欢。

此时母子两人意见不同,倒是各退一步好。

孟姑姑给太后添了热茶水“既然娘娘顺了皇上暂不立贵妃心,怎么不趁机跟皇上提高氏女入宫之事”

太后摇头“不过是高氏一族庶女,皇上不会在意这些小事。”她顿了顿“倒是贵妃,虽不甚聪慧,倒是傻人有傻福。”

孟姑姑都忍不住笑了不甚聪慧贵妃举止在太后这个段位人看来,都伤眼睛。

她见太后今日心情颇好不由凑趣问道“娘娘您说,高大人做官是做出了花人,两代帝王宦海沉浮愣是步步高升,可怎么生了个女儿就再说,贵妃位尊,一年内怎么也能见几回家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