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人1(2 / 3)

,到老都没能娶上媳妇

儿的比比皆是。

偏这儿的人把娶妻看得比什么都重,生前达不成目标,死后也得达成,否则到了黄泉无脸见爹

娘。有的活着娶不上媳妇儿,怕老了个人地底下孤单,就会拿毕生积蓄买具女尸配阴婚,委托乡亲

们给自己操办后事,死后也算有个伴儿。这算是好的,有的若连买女尸的钱都没有,缺德的会去掘墓

偷。还有最令人发指的,活活勒死个清白姑娘,给自己陪葬。

他们也不管什么缺德犯法,都快死了王法能奈我何他们庸庸碌碌活了一辈子, 早被磨得麻木不

仁,只想完成自己的心愿。

这就是岳西镇,穷山恶水,愚昧无知,可怜可悲。

温意初是镇上唯一的读书人。 他原是城里人,母亲早年病逝,父亲是个屡试不第的穷书生,好不

容易考中了,一时激动,就给激动死了。

温意初就成了孤儿。

所幸彼时他年已十六,卖字画就能养活自己。他受父熏陶,也是自幼读书,三岁能识字,五岁

能成诗,是远近有名的神童,自小就有入朝为官、报效家国之心。

温意初偶然之下来到岳西镇,惊觉世上竟还有如此愚昧荒唐之地,乡绅剥削,强抢民女,肆无忌

单。百姓无知,贫穷落后,还流传着阴婚新娘的陋习。

所见所闻,皆令温意初气愤不已。他去报官,状告乡绅鱼肉百姓,却不知官商勾结,官员得了贿

赂,将他打一顿赶出府衙。 他又试图劝诫乡民勿配阴婚,有损阴德,乡亲们哪里理会。他们不懂大道

理,只想娶上媳妇儿。

温意初渐渐明白,想要根治这些贪腐之风,靠他一介白丁之身远远不够,需得做官才能有发言

权。想要教化这些乡民,光讲道理没用,要教他们读书思辨,改善他们的生活才是关键。

这儿连一个教书先生都没有。 温意初遂在此留下,创办书院,免费教孩子们念书识字,隔几日再

去城里卖字画换钱,同时准备参加科考。有些乡亲为了感谢,也不时赠他一些米面,日子清贫却也自

在。

几户乡绅自然是想赶他走。乡民识了字,就会有自己的思想,哪肯再乖乖让他们摆布

温意初是个唇红齿白的文弱书生,不仅经纶满腹,容貌也俊秀好看。镇上胡员外的儿子胡伟有龙

阳之好,心里惦记着他,就准许他留下来,时不时借学习之名来书院骚扰。

温意初一心向学,对胡伟的龌龊心思浑然不觉。他不为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只想入仕为官、为

民请命,帮助更多岳西镇这样的地方摆脱贫困与愚昧,让剥削百姓的地主遭到报应,让官商勾结的风

气肃清,让阴婚新娘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按照晟朝的科举制,通过最终殿试后,考生们需回乡等待。若数月后有报喜官快马加鞭的喜报传

来,就是中了,没人来就是落榜。

温意初考完回乡,已是十七岁。胡伟花言巧语讨好了温意初年,对方却油盐不进,彻底没了耐

心,竟是打算用强。温意初誓死不从,慌乱之下跑进山中,胡伟穷追不舍。及至天黑,温意初从山中

出来,胡伟却被山里的老虎咬死了。

这下胡家震怒。他们得知胡伟是去找温意初后才出的事,又心知胡伟垂涎温意初已久,立刻就要

温意初为儿子陪葬。当日群人闯入书院,硬是将他换上新娘的衣服,封入胡伟的棺木中,将他生生

活埋。

乡亲们也有想求情的,被胡家句“谁敢多嘴,我就把他家的地收回来给堵了回去。

于是所有温意初帮助过的人都保持沉默。

温意初最后的记忆,就是身边躺着被老虎撕咬得血肉模糊的胡伟尸体,乡绅们丑恶嘴脸,乡亲们

默然垂眼,沉重的棺材板在他眼前缓缓台上。家丁们一铲铲地往棺材上填土,他陷入无边黑暗与绝

望。

他在棺中疯狂挣扎,指甲挠得棺材板上满是血痕,直至再也挠不动。

他不怨恨那些乡亲,他们有一家老小, 没有办法不畏强权。他只是遗憾,他还没有当上官,没有

改变他们无可奈何的命运。

两月后,喜报传来,温意初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可那时的温意初,已化为地底下一具白骨。

镇里的乡绅心惊之余,遗憾地对报喜官道,温意初两月前进山,不慎被老虎咬死了。报喜官只得

调转马头,惋惜离去,嘟囔道:“可惜了, 今年的状元,官家亲口称赞他文章做得好,必是栋梁之才

马蹄声远去,温意初长眠地底。

他的抱负还未施展,就已死在棺椁里了。

血玉镯:温意初是不世之材,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