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2 / 5)

的海洋里,什么气头、委屈都没了,临午休前觉得不大对劲,和他阿玛诉说“委屈”。

“阿玛,弘晙可以看读通鉴论、宋论了,弘晙不会因为看几本书移了性情,失去判断。”

弘晙阿哥郑重声明,他不是看到几本书就跟着书转的小孩子,看向亲阿玛的大眼睛水润润的,一副真心委屈却又坚强坚定的小样儿,亲阿玛

嘴角一抽。

知道儿子这是心气儿不顺闹腾,很干脆地说道“史记、汉书是以帝王传记为记载的史书,通鉴纪事本末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记载的史书,这些都是写历史。”

“虽然也因为不同写书人的个人看法失于偏颇,但却是必读的史书。而读通鉴论、宋论这些,是评价史书、历史事件的史书,你玛法说不能看,那就是不能看。”

弘晙

他知道,现在还不能看,可是他要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啊。

弘晙阿哥认为,他应该让家里大人知道,他虽然年龄尚小,但有着非常坚定的意志力,“磐石不可移”。

弘晙阿哥的大眼睛眨也不眨地看向亲阿玛,努力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亲阿玛又想笑,有觉得小小的无奈。

他还能不知道儿子的想法不就是想让长辈们都“知道”“他长大了,可以去打仗了”

亲阿玛故作不知,继续哄着,“午时一刻了,快些午休。”

弘晙

不用他阿玛抱,自己躺进小被窝,闭上眼睛就睡,不搭理他阿玛。

让他阿玛捏了小鼻子就一骨碌翻身到他阿玛怀里打滚耍赖。

“阿玛阿玛”

亲阿玛

“嗯”一声,觉得他儿子这般有活力,挺好。

弘晙阿哥和他阿玛玩闹一场,终于心气儿顺畅,临睡前想起来一件大事。

“弘晙聪明啊,阿玛。”

“阿玛,朝廷要想稳固西部的统治,要有文化输出。现在西部的文化根基不是藏传佛教就是伊斯兰教,和中原大不一样,而且深受欧洲和西亚的文化影响,阿玛我们要防备他们。”

四爷一愣。

“弘晙说的是西方的奥斯曼帝国,欧洲的国家阿玛知道了。阿玛会去安排。”

“时辰到了,快睡觉。弘晙只管开开心心地长大,知道吗”

“知道”

小尾音拉得长长的,那个不情愿。四爷嘴角一挑,乐呵。

给儿子盖好小被子,等到儿子睡着了,才轻手轻脚地走出去。

四福晋等到四爷回来,想起一个事儿,轻声说道“我和京城的几位嫂嫂和弟妹商量这,一起出本钱做海贸,一起在八旗里办女学,嫂嫂和弟妹们都说好,爷觉得如何”

四爷愣住。

儿子闹腾要“建功立业”,自家福晋的事业心也是越来越大。

可是这不是儿子可以哄着劝着,这是他妻子,妻子都在慈幼院办女学了,要在八旗里头办女学,也是应有之义。

四爷脸一板。

“女学里头都学什么”

四福晋听出来四爷没有反对的意思,真心欢喜。

眉眼间清晰可见的愉悦。

“从经史子集里面选几本书出来,弓马骑射、火铳、记账、看账本有天赋的,教导技艺和商业,和八旗官学差不多一样。”

四爷脸黑。

“是只在京城办八旗女学,还是大清国都是”

“先在京城开始,后面当然是大清国都是。否则各个地方的八旗姑奶奶们都学着汉家女子做派,那怎么能行”

说着话,四福晋眉心微微皱起,“我听说,有八旗姑娘,都开始以小脚为美,那什么裹刀条,这股子风气可要不得。”

“八旗的姑娘,小时候都和男娃娃一样剃头,到要嫁人的岁数才开始留头发,这是为了操持家务,方便行军打仗。可现在爱美要打扮很正常,可是不能丢了骑射的根本。”

四爷这次是真的愣住了。

“裹刀条”是什么

八旗男子学了四书五经,跟着汉家保守派吆喝改革的不好;学了斗鸡遛鸟,整天不学无术堪称国家负累,现在就连八旗的女子,也要裹脚不成

四爷很生气。

“这个事情不能发展下去,必须制止。”

“关内的八旗女子,即使不用和关外的时候那样参与战事,也要学一学,有个自保之力。”

顿了顿,四爷又说道“现在京城斗鸡遛鸟的八旗子弟都给改过来了,也该轮到地方上的八旗子弟了。”

“我下午就去和汗阿玛、十四弟商议,这次水师征兵,地方上的八旗子弟也征收进来。”

“干脆就建设一支杂牌军。各族人都有,各地方人都有。”

四福晋瞪大眼睛,不知道该说什么。

“爷做得对。”知道这样一来,满洲人的传统习俗就会慢慢地改变,可四福晋还是支持四爷。

“宁可他们都去当兵,也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