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1 / 4)

张廷玉老师从管鲍之交, 讲到唐太宗和魏征,比如唐太宗那只被憋死的鹞子的故事,讲到唐太宗的为君之道,比如虚心纳谏, 再讲到宋仁宗和包拯, 然后说起他们之间各种有趣的小故事

弘晙阿哥听得小入迷。

这和他从阿玛、玛法那里学来的知识,好像不大一样

但是弘晙阿哥喜欢,喜欢讲起这些小故事的时候,指点千古历史, 谈论君臣之道,意气风发的“张老师”。

太阳西落,一天的课程下来,这还是弘晙阿哥第一次舍不得他的“张老师”。

“张老师再见。”

弘晙阿哥冲张廷玉大人挥舞小手, 很有一番依依不舍的感觉,可把“张老师”开心得来。

“小四阿哥再见。”张廷玉大人高兴地回答。

在他们听来, “再见”, 就是期待下次再见的意思,小四阿哥主动表示要和他再次学习, 张廷玉大人怎能不高兴

红光满面, 走路都带风。

四福晋听说后哈哈哈笑,她还没问, 弘晙阿哥就很开心地和额涅分享,“额涅,张老师今天和弘晙讲课, 不一样啊。”

“哪里不一样”

“就是不一样啊。”弘晙不知道怎么表述,但就是感觉不一样,“和玛法、阿玛、以前的张老师,其他老师,告诉弘晙的知识,都不一样。”

还分今天的张老师,以前的张老师

亲额涅挺乐呵。

“估计是因为弘晙换牙长大了。”

弘晙

弘晙阿哥表示他不和额涅计较。

然而弘晙阿哥没想到的是,他洗漱沐浴,写大字,临睡前和阿玛分享,亲阿玛也

亲阿玛当时眼里光芒一闪,很是温和地说道“弘晙换牙了,长大了。”

弘晙遭受到来自阿玛的“提醒”,加上额涅的,就是双份儿。

虽然他这些天已经习惯说话小漏风,可还是老大的不乐意,气鼓鼓的小样儿。

亲阿玛反应过来自己戳了儿子的“痛处”,立马解释“张廷玉大人是弘晙的老师,和我们不一样,当然讲述的内容不一样。”

弘晙阿哥好像刚有有点头绪,就听到阿玛的下一句话,随即心神被转移。

“阿玛有件事要弘晙帮忙。”

弘晙阿哥闻言,想起他要和阿玛问问有关于参军的事情,小胖脸一扬,一副他有要求的“矜持”。

四爷声音里带有开心的笑儿。

“你玛法说,扩招水师之事,请弘晙帮忙指点怎么训练。弘晙有空准备一下训练事宜,写个章程,过几天,你十三叔,十四叔,或者是其他的水师将领,都会来找弘晙。”

弘晙愣住,呆乎乎的一时没明白。

说好的考虑他参军的事情,怎么变成做“教练”

四爷摸摸儿子的小脑门,叹口气。

“你才六岁,玛法和阿玛怎么可能让你去打仗你十四叔都说,如果玛法和阿玛同意你上战场,他就和你十三叔回关外老家种地打猎去。”

“大清国的将领很多,他们都英勇善战,等着立功劳。弘晙教会他们怎么练兵,怎么治军就好,知道吗”

借口。

弘晙阿玛一扭头,脑袋埋在被子里,不搭理他阿玛。

亲阿玛拿儿子没奈何,“这样不好呼吸,快起来。”

“弘晙今天学习春秋齐桓公和管仲、鲍叔牙的故事,古往今来的能君霸主,不都是要先学会识人用人哪有事事自己亲力亲为的”

亲力亲为弘晙阿哥更生气,抬头看向阿玛,眉眼皱巴,眼神儿控诉。

亲阿玛小小的尴尬。

“阿玛和弘晙做事情的方式不一样。阿玛最近也改了很多,每天好好午休,晚上及时休息。”

亲阿玛“真诚”地和自己表示,他现在并没有凡事都“亲力亲为”,很注意劳逸结合的平衡之道,注意培养下面人做事弘晙阿哥小小的满意。

可是,“阿玛,弘晙看后人对齐桓公的评价,不一样啊。齐桓公对比其他的春秋霸主,好像缺少文治武功,但他却赢得孔圣人一句正而不谲的评价。”

“管仲明明是齐国称霸的第一功臣,法家的最初执行人,孔子却说管仲器小司马迁先生也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朱熹先生还在论语集注中进一步解释说器小,言其不知圣贤大学之道,故局量褊浅、规模卑狭,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

弘晙阿哥的眼神儿和语气都是不赞同,尤其说到后面,更是为管仲鸣不平,他不明白,为何后人对他们二人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

小孩儿对程朱理学还是有“意见”,亲阿玛嘴角一挑,表情上可以看出来一丝丝明显的愉悦。

“评价一个人,和这个人的不同年纪阶段的见识、阅历有关。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自己的主要目的有关。”

“而且人都是活生生的人,历史书也是有活人书写,活人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