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宅,保持注意(3 / 5)

几句满汉蒙语言,就可以有职位,还不算固定的“铁庄稼”,父辈恩萌等等,这当然让想要那些想要和前朝一样“指点江山”的江南各家文人心存不满,更加怀念前朝。

这是一个结,可皇上没有更好的办法,暂时只能去维持这个平衡,比如考外考“博学鸿词科”的实行。

弘晙阿哥感受到玛法的“愁”,也愁。历朝历代的功臣都是一群特殊群体,只是前朝的功臣们在土木堡一战里损失太大,才让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然后一发不可控。

祖孙两个四目相对,一样的愁。

可弘晙阿哥聪明,眼睛一闪,就有了主意。

“玛法,弘晙有办法。”弘晙阿哥大眼睛亮晶晶。

刚要把自己的方法说出来,又觉得不大“成熟”,小鼻子一皱,不乐意地改口,“弘晙给玛法想办法。”

“弘晙保证给玛法想到办法。”弘晙阿哥着急地保证,“玛法你让老师给弘晙讲日知录那些文章,弘晙要知己知彼才好想办法。”

亲玛法嘴角一抽,很是嫌弃地说道“要看日知录那些文章,就要学习四书五经,百家文章。”

“当世文人思考大半辈子,寻找救国之道,找到理学的起源是宋朝,欲寻找救国文化,春秋战国太远,宋朝正好。”

“现在宋儒之风盛行,即使是王阳明的心学,起源也是宋儒文化。你不学论语孟子诗经嗯”

弘晙

不甘心地追问道“那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玛法为何选择程朱理学”

哎呦呦,还挺会问。皇上也没回避,直接回答“朝代更迭带来的动荡,使得整个文人界开始沉痛的反省。明朝灭亡之后,各家学术自发的对王学展开批判,迎来程朱理学的理性复归。”

“他们普遍认为王学空谈误国,严厉抨击王学的言论或著作,痛斥陆王言矜骄无实长傲欺诈阳儒阴释甚至有人说,王学流弊是导致明亡的一个原因。”

弘晙小小的惊讶。

学术是学术,朝代更替,和学术的关系,有那么大吗

“刀剑无罪,人都说他们是凶器。”

弘晙认为这里某些人在找借口,眉眼间透着不屑的不认同。皇上瞧这小脾气

“是人都需要理由和借口,这是人之常情。知道不”

“知道。”小嗓门不乐意。

皇上笑笑,“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对程朱理学大力提倡,大修孔庙,举行祭孔活动等等,只是希望借儒学来调和南北民族矛盾,后来儒学成为朝廷官学,也就是民间文人说的庙堂学问,玛法当时也犹豫过。”

“玛法对程朱理学和王阳心学都有深入研究,对西方的基督教也有研究,满洲的萨满,西藏的喇嘛,包括佛道两家,都有琢磨,最终选择程朱理学作为治国良方”

祖孙两个一番交谈,解开弘晙阿哥心里的一些问题,但他又有了新问题,用皇上的话说,小孩儿太聪明,给他一个方向,他就能顺着竿儿朝上爬。

“赵知,江南人还有人要反清吗”

赵知表情不变,很干脆地回答,“有。”

“据说前朝崇祯皇帝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已经找到,唯有第三个儿子没找到,很多心怀异心的人都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行事。”

统一的过程自然伴随战争,有战争就有流血和死亡,然后就有仇恨可崇祯皇帝的儿子现在就是还活着,那多大岁数了

“阳明心学不好吗为何文人批判阳明心学误国”相对程朱理学,弘晙更喜欢阳明心学。

赵知略做回忆,背出来一段话,“广自姚江提宗以来,学者以不检饬为自然,以无忌禅为圆妙,以恣情纵欲同流合污为神化,以灭理败常毁经弃法为超脱。

道术人心敝文坏极,若非东林诸子回狂澜于横流泛滥之中,燃死灰于烬尽烟寒之后,茫茫宇宙,竟不知天理、人伦为何物矣”

“之前的理学大家,熊赐履先生说的。”

熊赐履弘晙听方苞先生讲过,致力于儒家人的“内圣外王”。

“那理学家们,做了哪些压制阳明心学影响的事情”

这个超出赵知的知识范围,“我也不大知道。好像是废除享受人间五大乐的不良风气,克己奉公,一心治学”

“现在江南人玩香的风气,比之前低了很多。”

玩香弘晙阿哥大致明白。

天高云淡,草长莺飞,小桥流水小巷人家,弘晙阿哥在十三叔的陪伴下,继续逛扬州的各大书院,一边走一边和赵知聊天,赵知发现十三阿哥没有禁止,就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扬州的书院文化,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说起来,这也是时人追寻宋儒文化的一个表现,自从皇上在安定书院留下“经术造士”的匾额,大大地激发扬州的盐官、盐商和乡宦办书院的积极性,各种书院若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端的一副繁华文风大气象。

高远而博大,精深而亲切,古老而鲜活其中诸多书院中,又以安定书院最为厚重,最有智性,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