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 章(3 / 4)

哪知道王先生哈哈哈笑,和小四阿哥“诉苦”道“是啊,掌院和王某说,再考不中,就回家种地,王某手无缚鸡之力,哪里种得来地”

掌院好严厉。已经和阿玛,玛法下地看过,也参加过春耕节,弘晙阿哥知道种地很需要大力气。

“王先生加油考,今年秋天一定高中。”

一行人起身出发,弘晙阿哥冷不丁地冒出来这句话,把他们都吓到了。

王先生哈哈哈笑,“借小公子吉言,今年若是中了,一定给小公子送去一份大礼。”

“好,小公子等着王先生的谢礼。”

弘晙阿哥口气满满,一副王先生必然高中的模样,看得杭世骏和赵知都是欢喜。

能高中,当然是大好事,众人满脸笑意出门。

扬州的街道,不同于北方的繁华喧闹,满大街的吴侬软语,即使是吵架也带有南方人特有的似水柔情。

远离繁嚣、水道蜿蜒、老巷纵横各色店铺一家挨一家,各色招牌旗帜迎风招展,天气阴下来,微微的冷风吹起来,更显出来它的湿润、软糯、柔和、优雅、秀美、宁静。

弘晙阿哥穿上保暖的小马褂,在王先生和杭世骏的带领下行走在光滑的石板小巷里,坐上渔家小船在绿波上漫游,听一曲船娘的鱼乡曲子杨柳依依拂面,绿水人家炊烟,丝丝缕缕的箫声传来,说出来的安心味道。

还有岸上小姑娘欢快的笑声入耳,小美人儿冲着可爱的弘晙阿哥笑容灿烂,弘晙阿哥站在小船的甲板上,口中用着街上买来的美食,眼睛半睁,整个人迷迷瞪瞪地随着水流和小风晃悠,好像睡着一样。

“怪道人说烟火三月下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等主人长大了,再带小系统来扬州赏玩。”

弘晙阿哥说着从路人嘴里听来的诗词,觉得非常合乎他此刻昏昏欲睡的心境。小系统一本正经,圆圆的小白团子规整的好像念经的老夫子。

“小系统不要来扬州赏玩,主人这是玩物丧志。”

弘晙阿哥被自家小弟批评,强词夺理,“这是赏心悦目,怡心静气。”

小系统老夫子的语气。

“主人你今天的论语背完了吗”

弘晙阿哥

弘晙阿哥抬眼一瞧,立马发现新奇,“岸边好像有人在叫卖书画,我们去看看。”

弘晙阿哥说去就去,喊一嗓子停船就要上岸。

岸上有两个人吸引了弘晙阿哥。一位十来岁的少年人举着高高的长布幡,大声吆喝诊脉看病,妙手回春,还有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在摆摊卖字画。

一行人走进一看,小四阿哥是发现宝贝的欢喜,王先生和杭世骏都惊住了。

无他,这两个人,他们都认识。

江南文风鼎盛,更有崇尚个人自由的阳明心学打底,兼之淮扬苏杭一带都是商业发达的地方,文人们并不以谈钱为耻,并不以摆地摊做生意为耻,没有钱倒是可耻的。

每一个江南人都因为耳濡目染,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大胆地突破传统的义利观,宽容、乐呵地看待文人用各种方法赚钱的事儿。

而且扬州富商多,都喜欢收藏雅物儿,都喜欢养文人,本来扬州就吸引各地方文人的到来,再加上这些日子皇上领着小四阿哥南下,在沧州破获大案,在德州查处贪污,在聊城巡视黄河

各种故事传个满天飞,小报天天跟着报导这不,皇上一出淮安,河道总督赵世显宣布捐出九成家产建设入海口,引得各路富商豪门纷纷捐款更是让江南人振奋不已。

大清国人都知道小四阿哥喜欢“微服私访”,各地方文人都来江南,或者在来江南的路上,就算不能遇到小四阿哥,能遇到其他“贵人”卖出自己的字画,戏曲,也是好的嗷。

各种原因这几天来扬州的文人特别多,弘晙阿哥遇到的这两位,就是其中之二。

吴士元和郑燮。

吴士元精通医术,郑燮擅长书画,两个人都是有名的年轻一辈文人,都曾经去过安定书院,都和王先生和杭世骏认识。

王先生和杭世骏就纳闷儿,小四阿哥的眼神儿这么好一眼看去就发现有真才实学,且性情耿直的人

说实话,他们出来安定书院一路走走逛逛,都让小四阿哥惊呆了,小四阿哥居然如此“纨绔”

赵知从善如流地照顾着,理理小四阿哥乱掉的衣服好像是天大的事情一样;小太监魏珠更是殷勤地伺候小四阿哥的吃喝玩乐;侍卫们周全细致地打点一切这妥妥的纨绔子弟,还是大清国独一份的,举国之力的纨绔。

王先生和杭世骏刚刚都是看惊了眼,此刻瞧着小四阿哥眼睛眨也不眨地,将郑燮的“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全部打包,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王先生忍不下劝说道“小公子,郑燮的字画,虽然很有灵气,可毕竟稚嫩了。”

弘晙点头。

尤其这字还是学的馆阁体,匀整秀媚,虽然看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