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要趁早, 但其实,做什么都要趁早。
这话在各行各业都通用,就像是宝珠他们的出版社做教辅资料, 这个时候各种教辅资料还是很少的。他们占了一个“早”字, 早早的进入了这个行业,并且很快的站稳了脚跟。
现在市面上的私营出版社极少, 基本上都是国企。
而就跟所有的国企一样, 这是一个大锅饭行业, 做的好了与不好, 差距其实不大, 这样就注定了大部分人不会太有动力。而且, 他们的人手又远远不如卓越那边人充足有干劲儿,所以紧赶着的印刷厂在扩大,卓越的出货量再增大,但是依旧是不够。
现在世面上的教辅资料,卓越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这是很可怕的。
其实有一些出版社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却并没有用, 他们很难改善, 毕竟,他们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不一样, 他们这个行业是需要有能力的老师来支撑。
只靠出版社自身的编辑,是很难做到的。
而且, 念过大学不等于会出题能做一个好老师,这根本不是划等号的。
所以即便是明知道卓越越来越大抢占了大部分的市场, 其他人也多少有几分无能为力。再加上,还有一些人直觉没有必要担心这个, 毕竟,他们是国企啊。
他们不保证销量,也不会有倒闭的风险,这就更让许多人并不进取。
这倒不是说人没有远见,而是整体就是这样,像是一些工人都是一辈子把厂子当成自己第二个家的。可是谁能想到,九十年代会有下岗热潮呢。
而现在,才八三年。
想不到,所以并不努力。
他们想不到,但是宝珠作为知道社会发展的人确实能够了然的。卓越扩张的很快,卓越补习学校,卓越出版社甚至卓越印刷厂都在全力发展,如同坐了火箭一样。
而卓越出版社也从单纯的教辅资料出版社,开始增加的单线,开了月刊ab册,分别主打长篇和短篇。
为此,宝珠还在广播里打了广告征稿。这在现在是很少有的,现在即便是有广告,都基本都是实体行业。这征稿倒是第一次碰见,不过虽然少见,但是效果却不错,全国各地征稿,真是如同雪花一样飞来。
大家见天儿加班,不过却一点都不觉得难受,反而是因为看到很多文章而拍案叫绝。
其实宝珠他们学校的老师都是很有水平的,但是碰到一些好的文章,仍是要叹一声自叹不如,有些文章,那真是顶顶的好。
不过大家忙的要死要活,宝珠也发现了新问题,他们的人手,还是不够用啊。
就感觉,他们这头儿,永远都在招人,永远都人手不够用。
特别是出版社。
老师这边还能培养,出版社这边成熟的编辑。真的不好找。大家都吃惯了大锅饭,肯定是不乐意跳槽到这样的私企的。即便是私企并不差,但是在很多人眼里,那就是不稳定的代名词。
缺人啊
现在宝珠把手下的企业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补习学校,她安排了老陈作为总的负责人,主要负责补习学校,而下面各个学校都有各自的校长,半年功夫,宝珠将学校已经扩展到五间了,她扩展的十分快,这让很多人都没看懂,甚至觉得她这样是要拉胯的,然而扩展了五间学校,他们的学生依旧是满员。
这让更多人感慨田宝珠这人吧,真是有两把刷子。
而第二部分就是出版社,出版社这边的总编是一开始是宝珠自己兼任的,现在则是请了宝珠自己的大学老师,而他手下两个部门,主要负责教辅资料这边的是关心,而负责的月刊的是丁兰,这两个都是宝珠熟悉的人,也是一直跟着她的。
虽然月刊这个部门跟教辅资料的市场份额没法儿比,但是丁兰还是很有信心能做好。
至于印刷厂,宝珠那边是在外请的人,老陈这个本地人介绍的,人品是没问题的。
然而谁能想到啊,现在他们不是怕挣不到钱,而是员工不够用,印刷厂倒是还好,但是培训学校和出版社,那是常年缺人。就跟干旱似的。
“咚咚咚。”宝珠正在忙碌,听到敲门声“进。”
推门进来是的丁兰,丁兰兴致勃勃的“老大,我有事儿想跟你谈谈。”
以前大家可不会这么叫宝珠,但是自从宝珠疯狂使唤弟弟宝乐,田宝乐忧愁的说“你是我老大,我听你的,哎。”这么一句话之后,大家就总是开玩笑叫宝珠“老大”,一来二去,倒是成了花名,大家都习惯了。
上上下下,都这么叫。
宝珠倒是没有强迫大家改口,她是怎么都行的。
“咱们不是一直缺人吗嘿嘿,我打听到一个能人。”
宝珠“咦你说说。”
能让丁兰这样高傲的人都称之为牛人的,那肯定是很牛了。
丁兰“是我老家那头儿的,跟我是一届的高中同学,叫林笑笑,她高考因为家里那头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