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姨,你现在对县里比我们还熟悉啊。”
戚玉秀“我去年总是来送饭,看也知道了。”
而且,她看着眼前这条马路,就想到了“那头”,其实谁能想到呢,这条路其实已经走过很多次了,虽然大变化大不同,几乎找不到相同的东西,但是戚玉秀还是根据一些老地形儿,找到了很多熟悉的气息。
就像是他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国营饭店,在五十多年后,变成了大商场。
宝珠他们还在哪儿抽奖得到过奶粉呢。
对面那个照相馆已经变成了一个公安岗亭了。
还有往前公社的大楼,都变成的文化宫了。
变化真的很大很大了。
她笑了笑,说“等一下一起去照相吧。”
“好啊。”
戚玉秀叫了几个菜,听说今天又炸酱面,又给一人叫了一碗。
济宁吃面的时候也问“二姨,你很快就来这边工作,今年是不是就不用参加秋收了啊”
戚玉秀点头,她由衷的感慨,说“是啊,不用参加秋收了。我真是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儿,以前每到秋天,真是累都要累死了。但是今年都是可以轻松一点了。”
宝山“这样也好,而且以后会更好。”
戚玉秀笑了,说“那是自然,咱们家的日子会更好。”
虽然今年她不能继续在地里干活儿,但是也干了半年,积攒了不少的工分,能换不少的粮食,想到这里,戚玉秀还是高兴的,这就是拿十个工分的好处。
“妈,那今年秋收之后分地,你打算怎么办”
总归不能回家去种地吧
戚玉秀得意的笑,说“这还用你操心我都跟你大山婶子商量好了的,我们家的地分完了,我跟宝乐的土地租赁给他们家用。”
宝山恍然大悟,说“那倒也对。”
大山叔家虽然人不少,但是李建棋的户口随着他本人转到首都的学校去了,李建设的户口因为上班转到了公社的厂里,所以家里这次分地,他们其实只有两人份。
算上恬妞和陈岩,也才四人份。
可是啊,他们都分家了,所以这土地委实不算多了。
有些人家有孩子的,孩子还小也占着份额,可是陈岩和恬妞还没孩子呢。
这次分地,好多家里孩子多的高兴的了不得。真是想都想不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儿。
“你大山叔和婶子都想要了,说是要种果树,说是建棋给出的主意,这孩子倒是有些脑子。”戚玉秀一直都很欣赏李建棋,这孩子是她看着长大的,真的很行。
说完了人家别人家,戚玉秀倒是也实在,她说“如果可以不在种地,我是真的不想在干了。”
她笑着说“是不是没想到我一点都不勤快”
宝珠摇头,说“不是,我也不爱干活儿啊,谁爱干活儿啊,又不是傻蛋。”
戚玉秀“我不到十岁,大概六七岁就帮家里干活儿,然后十多岁就开始下地,实实在在的干了将近三十年了。那个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就得一直努力,不然就得饿肚子。我真是没有办法。但是现在可以不用下地种庄稼就能轻松一些,我真的很高兴。我不怕累,让我做旁的,我都成,但是是真的不想种地了。”
即便是他有一把子力气,她也不爱种地。
干的太多了,真的很烦了。
宝珠撑着下巴,点头说“我也一点都不爱挖野菜。”
妈妈其实是不爱下地的,她其实也是不爱挖野菜的。
宝乐立刻说“我也不爱去捡柴。”
这一家子坐在一起,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真是好没有艰苦朴素劳动人民好品质的一家人啊。
不过虽然是自诩没有艰苦好品质,却也是勤快的人呢,他们回去之后又打扫了屋子,这才算是完事儿。汪老师听说他们今天搬家,过来帮忙,只是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可忙的,都收拾的立立正正的,而她盯着他们的柜子不放。
宝珠笑嘻嘻“怎么的古董吗”
汪老师一言难尽的看着他,说“这你就是想多了。看着就不像,再说我也不认识啊。”
停顿了一下,她说“我就是觉得你家这样布局很好啊。”
她家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地方也是十分的有限,人勉强的住下了,东西又没地方放,总之孩子越生越多,家里却越来越紧紧巴巴。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大床和这个柜子,似乎都很好的啊。
这样的上下铺,分明就能住更多的人,还有这个凌空的柜子,也是很实用的。
“你家这法子很好,我回去也搞起来。”
倒不是说汪老师的脑子就不如他们家人,而是这个年代的北方,炕才是主流,有些楼房,都盘炕呢。睡床毕竟还是太冷了点,但是也有的人家还是用了床。
但是大家也习惯了就一个普普通通的床铺,倒是没想到还能分成上下的操作。
现在被启发了,立刻就点头赞道“这样好,这是你们的想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