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 等到出孝之后我打算在城郊买一园墅,如今正好着人四处寻一寻。自然你在建邺走动的多些,可有何提议”许盈话音刚落就引来了罗真侧目。
“此事应在其他人身上都是无谓, 唯独若冲你作此发声, 却是从未想到的。”罗真这话是脱口而出的。如今居住在建邺及其周边的势族, 无论是本地的, 还是侨居的,本质上都是贵族地主阶级,一个个地主老财
地主老财哪有不喜欢土地的或者说,在这么个封建社会,哪有不喜欢土地的
从根本上来说, 现在侨居势族和本地势族逐渐显露出来的矛盾中, 土地上的问题就是之一土地就那么多,你多一些我就要少一些。这可不是一个小民, 一家一户不过几十亩, 甚至不到。若让一个势族去侵占土地, 千亩万亩他们都不说亩,而是说顷。
千顷万顷
现在江南土地多,但别说真正肥沃的、现成的土地是有限的, 就算是开发条件好的土地也不是到处都有的,也不过利益相关之人为此斗的乌眼鸡一样。
但在罗真的印象中, 许盈并没有这等毛病。虽然他在豫章郡的时候也购置土地,但看得出来他在这方面的热情并不高涨。比如甘蔗园, 那就是为了生产蔗糖原料而已。又比如清溪庄园, 当时也是恰逢流民糜烂,一半是东塘庄园土地不够用了,另一半是为了做好事, 收纳流民,这才开垦起来的。
若是许盈有心扩展手头的土地,他当初人在豫章的时候有太多机会了手头的地产绝不止现在这些
相比起土地,许盈更喜欢一个又一个的作坊。
不像别人,庄园里的作坊是为了和庄园产出配套,庄园是根,作坊是末。许盈这里恰好掉了个个儿,作坊才是本,庄园反而成了唱配角的那一个许盈往往是营建作坊有了结果,这才在土地上种植原材料
表面上看,两者最终的结果没有分别,实则天差地别许盈很多时候并不在意自己的庄园能不能满足生产,就算不能满足,他也能从别的庄园买到原材料只不过有些原材料他不想受制于人,所以自己也得准备一些而已
相比之下,他在土地上就没有那么扩张性了。
这一点,总能够见微知著的罗真自然能够看出
过去并不很在意土地的许盈,现如今人还没出孝呢,首先记挂的就是让人在建邺周边置办一座园墅,这也太反常了
事出反常即有妖这话还是许盈和他说过的呢
面对罗真狐疑的表情,许盈只能解释“我置办园墅和他人不同,本意是打算在建邺城郊营建一所别苑,作为日后乡间闲居,又或者招待好友的所在这建邺城中声浪滔滔,居住在此难得适意啊”
来到南方之后,随着南渡小朝廷站稳脚跟,许氏也逐渐适应了在江左的生活。适应之后,第一件重要的事不是整治自家宅园,毕竟自家现在的居所朴素归朴素,总归是够用的。身为族长的许勋死了不到两年,这就开始虚饰浮华起来,也不像样子。
第一件事其实是购置土地土地对于这年头的贵族来说立身之本,是支撑势族百年煊赫、千年不倒的根基没有土地,就算是势族也长久不了既然许氏打算在南方立足,短时间内也看不到北伐中原的希望,那在南方置地,维持家族上下的生活,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首选是在丹阳和京口寻摸合适的土地,丹阳郡毋庸多说,建邺本就是丹阳治所所在,如今建邺升格为南渡小朝廷的国都,丹阳地位自然随之提升非要说的话,整个丹阳就是扩大版的国都,是国都的后花园
京口则连接了三吴和建邺,除了其作为建邺北方屏障的作用外,最大的用处就是转运来自三吴、东南的货物,用来供应京师。
所谓三吴,其实就是吴郡、吴兴、会稽三郡,这是江左精华所在,也是支应建邺日用消耗的大后方只不过从三吴到建邺不能直接水运,因为到了临近建邺的一段江水汹涌,船只佷容易漂没。京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七国争雄时的吴大帝令人修建了一段京口至于建邺的运河,从此三吴、东南的货物入建邺从此转运,漂没之事就没有了。
买丹阳的土地是为了耕种,买京口的土地一部分是为了耕种,另一部分则是为了兴建货栈、码头、作坊等等,这都是势族们比较擅长的生意相比之下,行商的利润最高,却不是势族擅长的,也很少有势族会经营这个,就算经营也是浅尝辄止,规模不大。
只不过许氏的想法虽然很好,事情却很难办
江南虽然土地有多、地广人稀,但在江左一片,其实没有多少剩余的土地。好的土地早就被南方势族占了,至于差的土地,人家不稀罕要,现在侨居江左的北方势族也很难看得上。
这可不是简单的挑剔,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一亩地影响收获的最大因素就是地利良田、中田、下田,收获差异巨大不说,对于耕种者来说需要费的心力也不是一回事。良田就是多快好省的代表,下田则投入大、收益小,稍遇灾荒年景,别说是收益了,别倒赔进去就阿弥陀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