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适时出声,活跃气氛,“二小姐可想知道他在军校前的事”说话的人叫孙维先戴着一副眼镜,讲话慢条斯理。
“想知道他一直讨女孩子喜欢吗”她以玩笑口吻说。
大家全笑了,有人问她“清哥有几个名字,二小姐可都晓得”
何未轻点头。
“谢骛清,谢误卿。他过去可真是误了不少卿卿佳人。”一人揶揄道。
“谢卿淮,谢卿怀。可就算误了卿卿佳人,仍然被人家怀恋至今,念念不忘。”又有一人笑着补充。
她瞥他,已是浮想连连。
谢骛清对这些口下不留情的同僚们实在没办法,手搭上她的肩头“送你回去”
谢骛清拿了书桌上的信封,送她出门,将门虚掩上。
门外的兵们有不少曾是两年前就陪着他来过天津的,那晚租界外少将军为何二小姐甘愿摘枪、带伤入虎穴的事大家记忆犹新大家并不知何未今天本要走,都默认隔壁是何二小姐。是以,大家见谢骛清走出来,都心照不宣地不吭声,目视两人。
“这两天和谈的人都在天津,”他站到她的房间门外,低声叮嘱她,“明日一早你就回去,北京更安全。”
她答应着,低声问“你明日去哪里”
“奉天,三日后回来,”他说,“月底到北京。”
那还好。她掩去要分开的失落,小声说“我先让人去百花深处,把房子收拾收拾。快过年了,至少大门补个漆。”
“好。”
谢骛清把信封递给她,示意她回房再看。
何未回房拆了信封,里边是一个详细的采购清单。
她粗略算总价,便知是卖了那艘客轮的钱,全部用来购买军需品和药物了。这批军需品发放的级别一路追溯下去,从师一直标注到具体的班。
就像她等不及解释自己捐船的意图,他也在等着见面给自己一个答复。
谢骛清回房间,会议桌已被收拾干净。短暂的放松后,是彻夜的会议。
从下午电梯分开,他就如此忙,收南方和北京来的电报,讨论军务,回电。收北京的密报,讨论北京谈判的意图。私下还见了天津的几国公使,后来等他送走人,就够时间洗把脸,立刻打电话约她见了一面。
林骁知他方才没吃几口,必然饿着,很快端来一碗放了少许盐的清汤面。谢骛清用筷子搅着手工面,把阳台门打开半扇。
外头的天像夜里的海河,黑里透着青,月倒是亮。
隔天早上,何未五点便睡醒了,隔着阳台玻璃望隔壁一眼,还能见灯光。
那个时间,天上云雾稀薄,月照的天是青色的。让她想起在南洋进的一个四壁渗水的洞穴,油灯的光照到壁上,也是这种样子,渗着水的青。
想到谢骛清也曾在南洋住过,那段南洋读书的日子对她来说有了不同的感觉。
谢骛清已离开了饭店,留了一个年轻副官送她。
她临行前改了主意,难得见一次,还是想留在天津等他,至少在同城两人还能打电话。
她前两日办公事,请了何家在天津办事处的负责人过来,一起和账房先生核对年末账目,定下明年的运营细则。最后两日,便留了电话号码给他的副官,到九叔家住去了。
全家上下除了二叔,只有九叔和七姑姑疼她。她有空时,都会尽量去看九叔。
天津因发展得早,有着北方最大的出海码头,还有不少租界和公使,汇聚了不少政要名流。在此地的有前清的王公侯爵,有等着入京的大军阀,还有失去势力被赶出来的军阀和要员。去年前清的帝后被赶出北京后,也搬到了天津。
九叔分家后得了一个花园洋房,索性搬过来,远离何家人。他自幼不能走路,双腿残疾,娶了一妻一妾,全是从烟花地赎身回来的。他平日虽不大出门,但因母亲是何家最有地位的一房,不少人要上赶着结交他,虽无硬拳头,却朋友多消息多。
“未未啊,你是不是有事想问”九叔努努嘴,让她给自己点烟。
何未给他点上金花,笑着问“你不是喜欢飞艇吗”
九叔叹气“你九婶婶不喜欢飞艇那个味道。”
她笑。
“问吧。”九叔挽起衬衫袖子。
“两边的和谈如何了”她直接问。
“你关心这个做什么”九叔明知故问,“和谈不就是个幌子。”
“好奇。”她随便搪塞。
九叔笑道“人家大军阀白花花的银子扔出去了,打了一场大胜仗之后要什么,当然要更高的回报。人家不傻,怎会把好处让给北上谈判的人”
“我知道”她苦笑,“我也不傻。”
谢骛清也不傻。他们都知道只有一线希望,还是来了。
“好吧,我给你讲讲,”九叔捻着一串佛珠子,慢慢地说,“北上的人怕要失望了。他们这次北上,提出一个重要主张就是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这一点引起各国强烈反对。他们到上海就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