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改革农具(2 / 3)

行为。

“其次,应该是良种选育,只有种子好,才能有产量高粮食不是”陆若华笑着道“引入和改良粮种,是至关重要一步。”

“最后是农具改进,从耕地,除草,灌溉,收割,防虫等方面,都最好有适宜农具。还有无论是粮种选择还是农具改革,都应当因地制宜。我大燕南北方差别极大,很多在南方能用农具到了北方就不一定有用,所以因地制宜很重要。”陆若华最后道。

对于陆若华回答,萧太傅点了点头,道“第一天可由朝廷制定,但是最后两个却又应该怎么办呢”

“地方官员应该兴修水利,解决灌溉问题,请朝中工部或者是农家人培育和引进高产量粮食。”这里所说农家人,不是只黔首,而是只诸子百家中那个农家。

“虽然自从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诸子百家消亡了不少,但是治农大家却是还有不少,请这些人培育粮种,相信他们不会拒绝。”陆若华道。

“农具改革就需要地方官员深入百姓中,和百姓交流,另外朝廷也应该鼓励百姓改进和发明农具,他们比我们这些人更懂得什么样农具能帮助他们加快耕作。”说了这么多,陆若华觉得有些口干舌燥,抿了口茶后,才接着道“所以朝廷最好设立奖励机制,凡是改革农具起到效果人都应当受到朝廷奖励,这样百姓才有动力。”

“当然,我还是希望朝廷能够将农书印刷成册,给百姓普及农书上知识,这样相信会有更好效果。而朝廷也最好能修订农书。”

“就比如我今天在除草时候,看到地上草其实并不高,只是一点小草,那些庄户们就要都拿着这么重锄头锄地,我觉得若是改进一下锄头,也许会事半功倍。”陆若华想到今天自己用锄头,提出建议道。

“我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将锄头锄面变成空,这样锄地而不翻土,既满足了田间除草需求,有能起到防旱保墒作用。”陆若华笑着道。当时她看到手中锄头就想起她上一世时候有一种叫做漏锄农具,比起现在锄头,漏锄无疑能更好地起到除草而不费力功效。

萧太傅听到这句话十分感兴趣地问道“能不能将这个漏锄画出来”

陆若华点了点头,萧太傅便立时让人将笔墨纸砚拿出来,似乎有些迫不及待。

陆若华明白,每一种农具改革都是来之不易,萧太傅心系百姓,有些激动也是正常。

话好后,陆若华将其递给了萧太傅,萧太傅看了一会儿后,笑着道“听着你讲解再加上此画,我觉得此物应该颇为实用。”

“正好,庄中就有铁匠,让他们打来我们先试试。”萧太傅说完后,便让人将铁匠叫来吩咐着。

随后,陆若华有又和萧太傅继续讨论着农事,等到第二日漏锄被打造出来后,萧太傅带着她往地中试了一试。

漏锄放在地上,不用费什么力气,下面那些野草就被锄走,很是轻便。

“这可真是好东西。”田庄头试过后有些爱不释手,“这要是以后除草都用这个,不知道会省多少力气。”

陆若华看着被庄子里庄户争相传送试试漏锄,看着这些庄户脸上喜悦兴奋表情,微微一笑。这个时代百姓是淳朴,一个漏锄就让他们这么高兴。她虽然喜欢这样淳朴,但是这份淳朴也说明这个时代落后,百姓有着更大苦楚。

她喜欢这些百姓脸上朴实笑容,她只怨自己能尽自己一些绵薄之力帮助他们一些。

“我会上表朝廷,将此物推行下去,给你请功。”萧太傅对着陆若华赞道。

“师父说笑了,只是一个漏锄。”听到萧太傅话,陆若华有些窘迫,这就是一个除草漏锄,又不是什么耕地灌溉大事,给她请功,她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虽是一个漏锄,但却是一个有利民生好东西。”萧太傅摇了摇头,并不赞同。

“师父,我想在这里住上两天,若是我再能想出什么好主意,师父再为我请功也不迟。”陆若华俏皮道。她记得自己以前闲来无事看过一本关于农具变革书,前世看时候只是打发时间,如今看来却有大用了。

她不确定自己还记得多少,但是只要能赶紧一点这个时代生产方式,她就是愿意去尝试将他们都制作出来。

萧太傅听了这个消息后,笑着点了点头,却也同意了在此地多住两日意见。

陆若华和萧太傅在庄子上又呆了两日,第三日萧太傅要上朝,是在不行,两人才回到府中。

对于陆若华来说,这三日内收获颇大,她考察了这个时代生产水平,发现现在水平和前世唐中期效果差不多。因为这个时代历史就是在唐朝时候转了个弯,前唐安史之乱成功了,安禄山登基,但是不久就被前陈皇帝推翻。

而前陈也因为第三任皇帝,被大燕推翻成立了现在大燕。可能是因为之前连年战乱原因,原本在唐朝中后期出现曲辕犁并没有出现,更不要说明代代耕架一类农具了。

对于曲辕犁她了解还是很多,无论是历史书本上,还是博物馆中,都有着不少关于曲辕犁记载。她记得唐朝末年著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