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5 / 6)

,这简单的一句话又说的略带几分忸怩,看的萧宪目瞪口呆。

若是在以前,只怕要呵斥他几句,比如不要痴心妄想之类,但是此情此境,竟无法泼他的冷水。

直到李持酒上马带人出城而去,车中的萧宪才长叹了声,他靠在车壁上,回想刚才的“鸡同鸭讲”,苦笑喃喃“差点儿露馅。”

又想到李持酒这一去吉凶难测,那眉头便又皱紧了。

李持酒去后两个月,兵部传来消息,说是已经到了北关了。

逮到草长莺飞的时候,南边又有一个消息传来,原来是之前在南边封地的三皇子,突然间急病身亡了。

这消息虽突如其来,但因为三皇子的存在感一直薄弱,加上不在京城,所以也没多少人在意。

只不过,在南边有些地方却悄然地有流言散播开来,竟说是三皇子并不是病亡,而是给人暗害了的。

甚至隐隐地矛头直指当今的皇上。

又加上先帝是遇刺身亡,事情非常蹊跷,故而私底下的流言越发汹涌。

皇宫,武德殿内。

魏中书,萧宪,李衾等人站在殿内,之前是新帝杨瑞,把手中的一份折子丢在桌上,冷笑道“这帮乱臣贼子,真是无孔不入,他们想要造反,却捏造出这么多荒谬故事真是该杀”

原来因为三皇子之死,南边谨州爆发了好几次的官兵骚动,虽然规模不大,但也足以令人心慌乱了。

新帝道“幸而地方镇压得力,叫朕看来,这三千的叛军都该就地处决只有杀一儆百才能以儆效尤。”

萧宪等人听了,脸色各异。

萧宪眉头微蹙,却先不做声,只是瞥了一眼李衾。

李衾看前方的魏中书不做声,只得道“皇上,臣觉着此事还要再议。”

新帝道“这是为何”

李衾说道“皇上才登基,若是立刻就要全都杀了,未免让朝野觉着皇上缺了仁德。”

新帝有些不快的“那照你说难道赦免他们无罪他们犯的可是谋逆之罪,没有诛九族已经不错了,如今若还赦免,其他的人更加效仿,岂不是天下大乱”

李衾道“皇上,这些将士之所以反叛,是因为替三殿下鸣不平,觉着殿下有冤屈。皇上若杀了他们,他们自然也不服,只怕天下人也会更加猜忌,若皇上赦免他们,却证明皇上坦荡无私,皇上只要再选一名钦差前往调查三殿下之死,让天下人看看皇上的英明仁德,自然会天下归心,叛乱不起。”

新帝听到这里,才面露笑容道“不愧是兵部尚书,就算人不在谨州,却依旧指挥若定。魏中书,萧尚书,你们觉着呢”

魏中书本是墙头草,如今见李衾劝服了皇帝,自然立刻跟上附和。萧宪也同样附议。

一时又说起北关的军情,情形却也有些复杂。

随行监军回报,说是自打李持酒到了地方后,很不务正业,只到处游走,或吃或喝,整天跟一些军汉混在一起之类,正经的调兵布阵等一概不干。

皇帝问起李衾,李衾只道“镇远侯不是个不知大局的人,他这样做定有他的道理,既然派了他去,何妨再等等,做长远打算。”

朝政议完之后,萧宪等人先行退下,李衾却给皇帝留了下来。

杨瑞笑看着李衾,道“眼见入夏了,小舅舅,怎么你跟萧府的那个江雪还是没有动静”

李衾道“先帝驾崩,官宦世族之家按照规矩一年内不能婚丧嫁娶。”

杨瑞一哂道“规矩也是人定的,就算不哄哄闹闹的大办,一顶轿子把人接了去难道使不得还是说,小舅舅你怕没有八抬大轿十里红妆,会委屈了这江雪”

李衾一笑摇头“倒不是如此,其实臣本心里也并没有想着大操大办。但就算悄然迎娶,也毕竟不合规矩。”

杨瑞道“你若是怕御史弹劾,或者他人非议,不如朕为你做主就是了,朕特准了你娶亲毕竟你也守了这三四年的空房,你又对于朝廷劳苦功高的,就算父皇在天之灵也必然是许的。”

李衾道“皇上”

杨瑞却不由分说地笑道“你若答应就不用推辞,朕替你安排,嗯如今是四月里,既然你不想大肆操办,什么下聘订婚之类的自然从简,朕叫钦天监替你算算好日子,就捡一个就近的日子让你把人娶过去就是了”

李衾本要推辞,可见杨瑞踌躇满志,他心念一动,便答应了。

于是新帝传令钦天监让他们算日子,其他的不必多说,婚假的正经日期却算到一个六月里,一个九月里,还有一个年底的。

京城内众人虽悄然不闻,萧府中自然先知道了婚期定在六月,竟是迫在眉睫了。

消息传出后,萧宪是最意外的。

这天他匆匆回府,来到东淑房中,东淑却正跟甘棠彩胜等做针线活,见他来了,两个丫鬟急忙起身。

萧宪扫了眼,见她手里拿着个小香袋似的,便道“咦,这好像不是先前我预定的那个,你做这么多干什么我那个呢”

东淑道“这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