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回国之无问西东(9)(3 / 5)

吴松孺哼了一下,装模作样道“你好好表现,说不定哪天我就心软收你为徒了。”

乐景笑道“那我以后一定要多向您献殷勤。”

多年的朋友了谁还不知道谁啊,宋奇坏笑着和周彰之交换了一个眼神,顾忌着吴松孺的面子主要是怕他恼羞成怒,就默契的没有戳破这件事。

宋奇隐晦的用好奇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这个年轻人。长的模样倒是挺俊的,性格好,气质也很好,让人一见面就有如沐春风之感,可是就凭这点人格魅力是无法打动吴松孺的,这老头子可是出了名的挑剔。

所以这小子到底是怎么哄的吴松孺收起狗脾气对他另眼相待的

对这个年轻人好奇的果然不止宋奇一个人。这时就有人问道

“小子,你叫什么名字本科是什么专业的”

在他们的轮番发问下,很快这个叫做黎望旌的年轻人的求学轨迹就清楚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宋奇哈哈大笑,“你在课上骂了刘仁美”

乐景不明所以,但隐隐约约从他的反应猜到了他似乎和刘教授有仇就试探性说道“也不能说是骂,就是和他有些不同看法,在课堂上争执了几句。”

宋奇继续兴致勃勃追问“你是怎么和他争执的”

这回不等乐景开口,吴松孺就乐滋滋的复述道“他骂刘老狗是na粹fa西斯,是果党的御用文人,根本不配教他们皿煮哈哈哈哈。”

这些内容还是昨天乐景随口说的,吴教授听的时候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还特别深邃的看了他一眼,搞的他心里还忐忑了一下,暗自揣测吴教授是不是觉得他太冲动了,不够尊师重道。

看出了年轻人脸上的迷茫,宋奇好心给他科普道“你老师和刘仁美有仇,两人吵了几十年了,后来刘仁美跑到美国去了,你老师还很遗憾离这么远不能再当面骂他了,你这次算是帮他出气了。”

他现在也算是明白为啥出了名难伺候的两口子对这个没见过几次面的小年轻这么好了。这都要感谢刘仁美啊。

乐景这才恍然大悟。

然后他又把餐厅老板把刘仁美赶出去的事也详细的说了一番,院子上空立刻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讲完刘仁美的糗事,吴松孺嫌弃的摆摆手,“好了,不说那只老狗了,我们该说正事了。”

“这次让你们过来,就是想让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共同讨论、解决我们在汉字简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是一些简化的汉字改变了原来的偏旁系统。”吴松孺提笔在笔记本上分别写下了“練”“煉”“諫”“闌”四个繁体字,然后又在他们下面分别写下了相应的简体字“炼”“练”“谏”“阑”。

“你们看这些简化字,前两个字的“柬”部被简化了,后面两个字却没有。这样会让相关简繁关系变复杂,以后学生也会很难理解这些汉字之间的共同联系。”

周彰之补充道“还有同音替代问题。现在很多简化,把一些意思毫不相干却仅仅是读音相似的几个字用一个笔画比较少的字来代替。就比如剩餘的餘和表示我的余统一都用余来表示,将来的孩子学习古文的时候碰到余一人时,就会开始好奇,这三个字的意思究竟是剩余一个人,还是只有我一个人呢”

其他人也纷纷提出了他们遇到的问题。

反倒是一进院就叽叽喳喳、性子促狭的宋奇却反常的一直保持着沉默。

最后还是吴松孺奇怪的看着他,出声问道“老宋啊,你今天怎么这么安静,我们都发言了,你也说几句呗。”

宋奇重重叹了口气,表情既茫然又颓唐,他沉默了一会儿,才艰涩开口道“老吴啊,我有时候都在想,我们的推行简体字是不是切断祖先基业传承的罪人如此简化下去,学会了简化字的后人还能读懂先贤们的璀璨华章吗他们还能理解汉字之美吗他们还能进行较高层次的汉字研究学习吗”

“华夏还有根吗”

吴松孺也沉默了。

宋奇的担心何曾不是他的担心午夜梦回,他也时常怀疑自己做的对不对自己是不是会变成文化罪人后世的子孙后代会不会口诛笔伐他们断绝了文化传承

沉闷的空气笼罩了这个小小的院子。

乐景此时的心情颇有些奇妙。

他能理解这些老先生的担忧。

放在后世,随便一个小学生都能明白简体字的优越性。

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作为第一批制定通行简体字的大师们,他们现在只能看到中中弊端,他们自然会担心传承问题,而简化汉字的好处,却是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的。

有关简体字和繁体字孰优孰劣的问题,社会各界辩论了几十年,在乐景身处的时代,也经常有人觉得繁体字才是华夏正统,简体字失去了汉字的灵魂,不利于文化传承。

汉字简化的确存在中中弊端,但是却存在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促进了文化和文字的下沉,简单的汉字便于学习和书写,从而最大范围的传播了中华文化。